近日,中国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在卢森堡成功发行了40亿欧元主权债券。其中,4年期20亿欧元,发行利率为2.401%;7年期20亿欧元,发行利率为2.702%。国际投资者认购踊跃,总认购金额1001亿欧元,是发行金额的25倍。投资者地域分布广泛,覆盖欧洲(51%)、亚洲(35%)、中东(8%)、美国(6%)等地。此外,本月初,财政部在香港发行40亿美元主权债券,认购规模达1182亿美元,认购倍数高达30倍,投资者同样遍布全球主要市场。这充分彰显出中国主权债券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强大的吸引力与突出的投资价值。
主权债券,是一国中央政府以国家主权信用为担保发行的债券,具有安全性高、收益稳定、流通性好等特点,也是国际金融市场上公认的“硬通货”。在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加剧、优质避险资产需求攀升的形势下,中国主权债券屡获全球投资者超额认购,不仅反映出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坚定信心,更凸显了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里日益提升的影响力。
在笔者看来,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稳健性、宏观政策的连续性与主权债券的独特属性相互赋能,共同构筑中国主权债券的价值基石,成为其备受全球资本追捧的核心动因。
首先,中国经济运行稳健,产业体系完备,新旧动能转换提速,为国际资本营造出高确定性、高成长性的投资环境。
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与超大规模市场,共同构筑了强大的经济内循环能力。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这一独特结构赋予中国经济显著的抗压韧性与回旋余地,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压舱石”。
今年以来,面对多重挑战,我国经济顶住压力,前三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对于我国这样超大体量的经济体而言,这一增速不仅超出预期,更彰显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韧性。完备的产业体系能够有效抵御外部冲击,增强经济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为主权信用的长期稳固提供根本保障,构成我国主权债券备受青睐的价值基石。
更为重要的是,全球投资者看到的不仅是当下的经济增速,更看到我国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清晰路径与未来潜力。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我国正实现从技术追随者向创新引领者的关键跃迁。这一面向未来的产业升级,意味着经济增长模式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驱动,为长期偿债能力提供了可持续的内在保障。
其次,中国始终保持“以我为主”的宏观政策定力,政策储备充足,制度型开放蹄疾步稳,有力增强了国际资本的信心。
我国凭借充裕的政策工具箱与独立的决策空间,能够在全球经济波动中实施精准的逆周期调节。与此同时,我国持续推进制度型开放,促进金融基础设施与国际标准全面对接,显著提升国际资本在交易便利性、合规安全与风险管理方面的信心。这种政策自主性与制度开放性的有机结合,为主权资产创造了难得的确定性溢价,使中国主权债券在全球金融动荡中展现出“稳定器”功能,为国际资本提供了独特的长期配置价值。
最后,中国主权债券兼具安全资产、收益资产、对冲资产三重属性,有效满足全球投资者多元化需求。
中国主权债券的三重属性构成了其独特的全球配置价值:安全资产属性源于国家稳健的财政与完备的产业体系,提供主权信用保障;收益资产属性体现为其显著高于部分发达经济体的收益率,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中成为稀缺的价值标的;对冲资产属性则因其与主要成熟市场经济周期错位,能够有效分散投资组合的单一市场风险。这三重逻辑环环相扣,使中国主权债券成为全球投资者在不确定性中同时实现避险、收益与风险分散的优选工具。
归根到底,中国主权债券在全球市场的卓越表现,是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前景信心的集体投票。这不仅是国际资本作出的前瞻性选择,也是我国加快金融强国建设的生动缩影。再次印证了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国正以稳健的经济基本面、富有远见的宏观政策和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金融市场持续注入珍贵的稳增长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