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6 23:56:20 股吧网页版
21专访|汇丰王颖:内地财富管理正与成熟市场接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黄子潇深圳报道

  当前,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今年6月,金融监管部门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资产和财富管理市场。另据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资产管理总规模已超170万亿,居民可投资资产总额突破300万亿,稳居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

  相较海外的成熟市场,中国财富管理仍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得益于庞大的客群基础、不断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目前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在2025年湾区财富大会发表演讲后,汇丰中国财富管理及金融服务方案部负责人王颖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对于海内外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变迁,王颖表示,从供给端看,中国内地财富管理市场目前是“银行为主,多元辅助”,而海外成熟市场呈现多元化和细分态势。从需求端看,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内地个人投资者资产较集中于地产和现金;而海外成熟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度更高,个人的资产配置更为多元化。当前,内地投资者在财富管理方面,正逐步与海外成熟市场的发展接轨,多元化、专业化配置的需求持续提升。

  面对低利率环境,投资者往往在心态上追求收益补偿。在不确定性及波动性下,她建议在投资组合中配置一定比例的另类资产,以抵御波动并把握财富增值机会。

  与此同时,在粤港澳大湾区,深港联动的国际财富管理中心正在加速形成。最新数据显示,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规模已超35万亿港元,深圳财富管理总规模已超过31万亿元。

  谈及该行的大湾区客户画像,王颖表示,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富裕人群的风险偏好介于保守和中等之间,倾向于选择具有稳健增长潜力的投资标的。

  她表示,大湾区是汇丰在亚洲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重点区域,对此汇丰已进一步提升在大湾区的财富管理服务能级,今年内分别在深圳、广州、香港增开专注于财富管理的新型网点。

  21世纪经济报道: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与海外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变迁相比,需求端上有哪些异同?

  王颖: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资产和财富管理市场,客户基础庞大且稳定,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增长潜力巨大。

  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需求端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从投资者结构和持仓来看,中国内地的个人投资者占比相对较高,目前的资产较为集中于房地产和现金。海外成熟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如养老金等)是重要的市场参与者,个人投资者的金融资产配置则更为多元化。

  从投资行为来看,内地个人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较短期的策略,并且对短期波动较为敏感,部分投资者的理念仍在从传统的“保本保收益”向“净值化管理过渡”。相比之下,海外成熟市场的投资行为更注重长期发展,养老金等长线资金是市场稳定的“压舱石”。

  当前,内地投资者在财富管理方面,正逐步与海外成熟市场的发展接轨,多元化、专业化配置的需求持续提升。

  汇丰今年的全球大众富裕投资者调查显示,过去一年内,与海外受访者类似,内地受访者削减了现金持仓,转而增加多元化投资以及另类资产。对于内地高净值群体来说,国际化的资产配置、家族财富传承、税务规划和全球生活方式管理等新兴需求也快速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供给端分析,当前国内和海外财富管理市场有何特点?

  王颖:从供给端看,中国市场也正朝着多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转型。

  第一, 行业生态格局上,中国内地目前是“银行为主,多元辅助”,银行凭借渠道和信任优势占据主导。而海外成熟市场的财富管理行业呈现多元化和细分态势,投行、独立顾问、家族办公室等各具特色。

  第二, 业务模式上,海外成熟市场以“买方投顾”为核心,收入来源主要与客户资产规模挂钩,而非以单个产品的销售费用为主。中国内地正处于从“卖方销售”向“买方投顾”的转型过程中。

  第三, 产品与服务上,海外成熟市场的产品工具已相当多元化,涵盖全球各类资产以及种类繁多的另类投资等,服务深度专业化。而中国内地的财富管理产品也正逐步丰富和规范化,权益类和另类投资占比提升,同在科技赋能方面具有优势。

  21世纪经济报道:汇丰中国称另类投资产品是重要产品类,有何原因?另类投资旨在追求超额收益,但其风险控制更为复杂,如何兼顾风险与收益?

  王颖: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及波动性依然持续,需要构建更多样化的投资组合。

  另类投资策略包括对冲基金、私募资产以及大宗商品和房地产等实物资产多种类别。这些资产价值的驱动因素有别于股票和债券,所以与股债回报的相关性较低,在投资组合中起到提高收益风险比和稳定器的作用。

  为了向高净值投资者供更丰富的选择,近几年汇丰在不断创新另类投资产品线,涉及流动性另类投资、对冲基金、对冲基金中基金、开放式私募股权,以及不动产及基础设施等策略。

  另一方面,另类策略的风险也不能忽视。以私募市场投资为例,其主要风险因素就有低流动性、长投资期、业绩不透明、现金流不可预测、策略风险、集中风险等。

  对个人投资者,一方面可在投资组合中既配置股债等传统资产,又配置一定比例的另类策略,避免集中投资单一资产类别、地域或主题。同时,另类投资通常是私募型产品,相对复杂,流动性也较低,一般适合于满足一定条件的高净值投资者。投资者应当评估其自身的风险承受程度和投资适当性。

  21世纪经济报道:在低利率环境下,传统理财产品收益下降,机构面临着“资产荒”问题。对于财富管理机构,如何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为客户穿越周期、提升收益?

  王颖:近年来,低利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常态。

  首先,当利率持续处于低位,投资者心态往往表现出现转变,主要源于对传统安全资产(如存款或国债)回报率不满,从而推动调整行为。这往往表现为现金类资产份额向较高风险的金融投资转移,对股票、高收益债券或另类投资的配置增加。

  从海外经验看,低利率环境往往在投资者心态上带来收益补偿要求,即在利率维持低位的背景下,持续增加对高息股的配置。我们也观察到,投资者中近期同样出现了从理财、债基等转向更多元的投资组合,对于更高潜在回报的股票和另类资产体现出更多关注。

  我们认为,跨资产类别、跨板块、跨地域的多元化配置,有利于提升投资组合的韧性。投资者可尝试通过加入相关性较低的资产,如黄金、对冲基金和其他另类资产,进一步强化多元化的配置。

  21世纪经济报道:在汇丰中国的客户画像中,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客户在资产配置、投资偏好方面有何特点?

  王颖:根据胡润财富研究,大湾区内拥有超过1000万人民币净资产的家庭数量超过50万户,这一群体对资产增值、多元化配置及国际化的投资需求持续增长。随着区内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越来越多的大湾区内地居民选择香港作为全球资产配置的平台。

  一方面,这些富裕人群普遍拥有较高的资产,但更关注资产的保值与增值,风险偏好介于保守和中等之间。这体现在他们的投资组合中,既有对银行存款、理财产品、债券基金等相对低风险产品的需求,也有对房产、股票等中高风险资产的配置需求,并倾向于选择具有稳健增长潜力的投资标的。

  总而言之,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富裕人群不仅对资产增值和多元化配置有着高度的需求,而且在风险偏好上倾向于稳健但追求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过去一年,多家在华外资行裁撤普通网点并整合设立旗舰网点/私财中心成为一种趋势,汇丰中国亦有相关布局。设立该类网点是否带来业务增量,其承载力如何,是否能给出直观的数据?

  王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银行客户的交易习惯正逐渐转向线上渠道。2024年,内地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总额同比增长11.1%,其中网上银行交易额占比达81.7%。在此背景下,超过2500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网点获批裁撤。但网点减少并不意味着服务的缺失,内地银行亦正通过布局的优化和调整,推动服务空间从交易型向交互型转型,打造了多渠道下的全新银行服务生态。

  汇丰中国自2024年至今开设了11家旗舰网点,覆盖北上广深及成都、杭州、宁波、无锡和大连等九个主要城市。在数智化转型的背景下,新的旗舰网点将作为所在区域的核心网点,辐射周边财富管理服务需求。未来,汇丰中国将继续在南京和青岛等地开设旗舰网点。

  新一代的旗舰网点提升了服务承载力。例如我们的首家旗舰网点——上海徐家汇中心支行的客户净推荐值,明显高于我们内地各网点的平均水平。

  21世纪经济报道:有关部门提出,加快建设深港联动的国际财富管理中心。汇丰中国未来三年在大湾区的财富业务策略如何?

  王颖: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最富裕的城市群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是汇丰在亚洲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重点区域。目前,汇丰在内地是资产规模最大的外资银行,在香港也是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

  对此,汇丰已进一步提升在大湾区财富管理服务能级:汇丰中国今年内分别在深圳和广州的中心商务区开设了三家新一代财富管理旗舰网点。汇丰香港在香港西九龙高铁站设立了首家零售银行网点。

  在深港联动的国际财富管理中心构建中,汇丰将发挥桥梁角色,促进财富资本流动和市场融合,包括提供服务设施和技术支持、提供跨境金融和全球资产配置服务,通过银行、保险、资管和证券等牌照打造金融服务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汇丰中国私人银行跟中资银行相比,竞争力以及私行客户的资产配置需求有何不同?

  王颖:高净值人士对于跨境金融服务和国际化资产配置有更强劲的需求。与中资私人银行相比,在私人银行领域,作为国际性银行,汇丰中国的特色优势,一方面在于环球视野,另一方面则是集团旗下各机构的合作。例如私行业务在与对公业务联动的同时,与集团在内地的证券、基金、保险和金融科技等机构也形成合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