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1月26日电(记者丁雅雯、刘旭阳)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26日联合印发《关于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从加速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扩大特色和新型产品供给、精准匹配不同人群需求、培育消费新场景新业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5方面部署了19项重点任务。
专家指出,该方案是应对当前结构性矛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标志着我国消费政策从侧重需求刺激向供需双侧协同发力深化。
聚焦核心逻辑:打通供需堵点实现同频共振
方案提出,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优质供给更好满足多元需求,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专家指出,方案的核心理念在于增强供需适配性,破解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指出,该方案出台于当前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旨在破解“低端供给过剩与优质供给短缺并存”“企业对消费趋势响应滞后”“产销循环效率不足”等结构性供需错位问题。政策打破了传统“重刺激、轻适配”的惯性思维,转向以结构性改革破解深层次供需矛盾,体现了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深刻把握。其核心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来释放消费潜力。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指出,该政策的核心逻辑是打通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的堵点,让消费变革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过去,供给端盲目扩产导致产能过剩,或需求端个性化诉求无法被满足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次政策将主要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强化需求洞察,利用消费大数据平台实时捕捉趋势变化,快速反馈指导生产;二是优化供给结构,推动传统企业向定制化、柔性化生产转型;三是打通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升供需匹配效率。
“我国消费呈现升级化趋势,但供需市场仍存在低端供给过剩、优质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部分产品和服务质量、效率滞后于消费升级需要,增强供需适配性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通过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形成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的良性互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
方案提出,到2027年,消费品供给结构明显优化,形成3个万亿级消费领域和10个千亿级消费热点。到2030年,供给与消费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
部署重点路径:技术创新与模式变革双轮驱动
方案将加速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置于重要位置。
方案提出,加快布局新领域新赛道、推广高效响应制造新模式、强化人工智能融合赋能等。如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消费电子、现代纺织、食品、绿色建材等重点行业,打造百个标志性产品、百家创新企业和一批可体验可推广的新产品首用场景样板。
“人工智能、大数据、柔性制造等新技术新模式的广泛渗透应用,正重塑产业生态和消费形态,是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的重要途径。”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消费品工业研究所副所长代晓霞表示,利用AI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通过柔性化、模块化生产线快速将数据转化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模型或产品。
洪勇指出,政策不仅关注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新赛道,推动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等标志性产品落地,还系统性覆盖了“一老一小”、农村市场、兴趣消费等增量领域,支持低空旅游、宠物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并通过标准升级、数智化供应链提升供给响应速度,避免“好产品难触达”的梗阻。
代晓霞表示,供给侧需实现从“生产更多”到“生产更对、更好”的转变,不仅要追求规模和成本,更要注重服务、业态和场景的创新。在技术上,应以消费趋势为起点,以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为引擎,以柔性生产体系为基础,以开放的应用场景为试验田,最终形成“需求精准感知—智能研发与生产—高效触达与服务”的闭环。
精准匹配需求:深耕农村与“一老一小”潜力市场
《方案》强调精准匹配不同人群需求,关注农村市场和“一老一小”群体的消费潜力和特定痛点。
朱克力指出,政策鼓励企业开发真正适合农村的产品,而非简单将城市商品下放,例如针对农村厨房空间特点设计厨具。同时,政策推动物流下沉,整合县域资源,建立共同配送中心以降低流通成本。完善农村售后服务网络,设立服务站点、培训本地维修人员,解决维修难问题。这些措施直击痛点,能有效减少农民消费顾虑,激发庞大农村市场的消费潜能。
洪勇指出,鼓励开发农村环境专用节能厨卫设备、适配性新能源汽车,解决“城市产品下乡水土不服”;改造县乡村三级电商与物流网络,降低“最后一公里”成本,同步提供维保、回收服务,破解售后梗阻;通过“名优产品巡展+下乡活动”建立体验场景,结合“以旧换新”,形成“产品体验—信任建立—消费转化”闭环。这些举措有望激活超万亿级市场空间。
在丰富“一老一小”产品服务供给方面,方案明确了具体方向。
洪勇认为,在婴童领域,推动产品向精细化、品质化、智能化发展,推广喂养护理、出行装备、户外运动类产品,加快环保、复合功能、安全防护型材料研发,遴选推广婴童优品,加强安全监管。在适老化领域,重点开发养老服务机器人、多功能护理床、健康监测设备等急需产品,推出舒适、功能、时尚兼具的老年鞋服,适合老年人的食品和功能型日化品,开展惠老助企行动,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设立银发消费专区。这些系统性安排旨在释放“一老一小”群体的巨大消费潜力,并推动相关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