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汪友若)“我们继续看好有色金属板块,尤其是铜和铝。过去三年中,铜、铝同时受到供应端扰动与稳健需求的双重影响,其原先强周期、高波动的特征已逐渐趋于温和。此外,黄金也是我们长期看好的板块。”瑞银投资银行中国基础材料研究主管丁月丽在11月26日的分享会上表示。
具体到不同品种,丁月丽认为铜价中枢有望稳步上行。一方面,全球铜矿供应日趋紧张。受气候、矿震、局部社区冲突等多种因素影响,铜矿的产能受损率已从历史上的5%至6%的中枢,系统性提升至近年的7%至8%。2025年全球铜矿增量几乎为零,预计2026年矿端的增量也仅为1%左右。
另一方面,需求端新能源转型持续为铜需求提供强劲动力,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储能、电网及数据中心等领域均有较高的铜需求。丁月丽预计2026年全球铜需求增速约为3%。在供给增速(约1%)显著低于需求增速(约3%)的背景下,瑞银预测,2026年铜均价将达到11464美元/吨,同比增幅超15%。
全球供需紧平衡,铜价格中枢逐步上移,也使得电解铝的替代效应进一步凸显。丁月丽分析称,铝的下游需求结构与铜相近。虽然占比各有不同,但都涉及地产、电网、光伏、汽车等领域。铜价高企的周期中,例如汽车线束、空调连接管、低压电缆等领域,铝的“性价比”替代效应正在显现。瑞银预计2026年全球铝需求增幅约为14%。
供给端来看,尽管印尼、安哥拉等多地新项目开启,有望在2026年提供近120万吨的新增产量,但同时莫桑比克、冰岛等地部分产能因电力合同等问题面临关停风险。综合来看,全球电解铝产量同比增速预计为1%至2%。坚实的供需基本面支撑下,瑞银预计2026年铝均价为2865美元/吨,同比上涨约10%。
贵金属价格方面,丁月丽认为金价在2026年仍有上行空间,预计全年均价为4675美元/盎司,主要涨幅可能集中在上半年,高点有望触及4750美元/盎司。下半年,随着美联储宽松周期接近尾声,金价涨幅可能会放缓。
她进一步分析称,驱动金价继续上行的核心逻辑是市场发生了结构性变化。首先是需求性质转变,自2022年以来,黄金不再仅是短期避险工具,而是被视为长期战略资产和资产配置的核心。这降低了黄金对美元、实际利率等传统因素的敏感度,增强了市场韧性。
其次是去美元化与多元化配置。地缘政治风险扰动促使官方部门持续增持黄金,全球央行以及其他主权机构购买量翻番。同时,在宏观不确定性(如债务问题、通胀、贸易政策变化等)增强的背景下,各类投资者都在增加黄金敞口。这更像是一种“保险”行为,而非短期投机。丁月丽认为,目前市场对黄金的整体配置仍然不足,预计这种战略性的增配需求将在未来一年持续。
此外,瑞银对黑色系品种(如钢铁、煤炭、水泥)及碳酸锂板块持相对中性观点,看好程度排序为碳酸锂大于煤炭、大于钢铁及水泥。丁月丽称,今年年中其团队已经上调对碳酸锂的评级,储能订单的超预期增长是关键驱动因素,为碳酸锂带来了供需两端的正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