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1月26日讯 下半年以来,土储专项债发行加速,目前已发行超过5000亿元。从发行区域看,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地区的规模占比超过三分之二。业内指出,专项债“自审自发”的灵活度、土地自身价值高低等因素当前依然决定着发行专项债收储的可行性,可关注未来非“自审自发”地区土储专项债发行的进展。
财联社据企业预警通数据统计,截至最新,全国有27个省市公示了收购存量闲置土地项目的具体信息。项目累计覆盖5182块宗地,资金规模(含拟定)达5780.48亿元。
在广州市今年初首次公布专项债收储项目后,各地积极响应。目前,广东、重庆、河南、江西和安徽五地已公布的收储土地项目规模居前。其中,广东省以663.74亿元的规模位居首位,涉及地块299宗;重庆市以626.50亿元紧随其后,涉及地块442宗。
浙商证券固收分析师杜渐指出,披露的收储对象显示,城投与地方国企占比在60%以上,而民企占比较少,基本不涉及发债民营地产企业,即土储专项债向地方城投平台和国企倾斜,优先缓解区域自身债务压力,民企受限于收储价格等因素,可能获益相对有限。
2024年11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通知》后,新一轮土储专项债的工作正式启动,至今已有一年。今年3月,自然资源部和财政部再次联合发布《关于做好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土地储备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细化了资金使用主体、专项债审核流程、资金和收益平衡机制等具体安排。
今年早些时候,尽管地方公示收储项目的积极性很高,但土储专项债的发行进度比较滞后。如上半年,地方公布的收储项目就已接近5000亿元,但土储专项债只发行了2000多亿元,土储专项债发行规模与各地收储项目公示规模间存在较大差距。
下半年起,土储专项债发行加速。根据企业预警通,已有20个省市发行了(含拟发行)用于收购收回闲置土地的专项债,发行金额合计5172.597亿元。位居前三的分别是上海、广东、浙江,均超过500亿元。
在发行土储专项债的地区中,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地区的发行规模为3541.9228亿元,占比为68.47%。非“自审自发”试点地区直到10月才开始发行土储专项债,目前发行了1630.6742亿元,占比为31.53%,主要为江西、重庆、湖北、陕西、新疆等省市。
东方证券固收首席齐晟认为,上海、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专项债资金用于土地储备的规模较大,主要与核心城市土地价值高且专项债可“自审自发”有关。与项目总投资金额相比较,湖南、江苏、山东和广东利用专项债融资的占比较高。下沉到地级市视角看,额度多集中在省会或其他主要城市,但省内较多区域都普遍有所受益。
业内普遍预计,今年土储专项债的发行规模可达6000亿。杜渐判断,2025全年土储专项债发行规模或在6000亿元左右。中信证券FICC首席明明此前的研报也预计,2025年土储专项债发行规模在6000亿-1万亿元之间。
齐晟认为,城投通过土储专项债处置闲置土地有助于充实资金,提升区域债务风险抵御能力。不过,当前拟使用专项债资金收储土地的规模依然不大,且涉及区域偏少,专项债“自审自发”的灵活度、对土地市场的依赖性和土地自身价值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发行专项债收储的可行性。
华泰证券固收研究团体建议关注11-12月非“自审自发”试点地区土储专项债发行进展,将为闲置土地回购或新增土储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利好土地市场低位企稳和企业现金流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