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西特成为下任美联储主席的热门人选,市场加大了对未来一年美元利率将大幅下调的押注。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正领导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继任者的遴选工作,目前竞争主席职位的有5位候选人,除哈西特外还包括前美联储理事沃什、美联储现任理事沃勒、鲍曼,以及贝莱德高管里克·里德。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1月25日,贝森特表示,特朗普“极有可能”在今年年底的传统节日前提名鲍威尔的继任者。
此外,薪资处理公司自动数据处理公司(ADP)就业报告和零售销售数据不及预期,也抬升了美联储降息预期,11月25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破4%。
可以预见的是,美联储或将迎来一场人事风暴,而市场也可能因此迎来剧烈波动。
哈西特成继任热门人选
哈西特被认为与特朗普的经济观点高度一致,包括认为需要进一步降低利率。他11月20日还曾扬言,如果他担任美联储主席,他会“立即降息”,因为“数据显示我们应该这样做”。他同时还批评了美联储在新冠疫情后未能控制通胀。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作为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的哈西特成为热门人选,其背后体现出了特朗普对于美联储主席的选择偏好。从背景上来看,哈西特在特朗普首任任期内便作为顾问参与减税法案(TCJA)和“美国制造”等政策理念的设计,其对特朗普经济理念的熟悉和认可程度使得其相较其他候选人更具优势,而其在本届政府中依旧担任重要经济政策制定的职务也从侧面反映了特朗普对其本人在政治层面上的信赖。
同时,哈西特作为候选人中唯一在政府任职的“白宫系”代表,也被认为在政治上更易协调财政与货币政策,能够与特朗普合作良好并执行其降息理念。因此,综合来看,芦哲认为,哈西特成为主席热门人选并不意外。
方德证券高级分析师廖偲琴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哈西特成为下任美联储主席的热门人选,是当前市场关注的核心变量之一。哈西特政策思路可能更契合白宫促进经济增长的诉求。结合特朗普现任财长贝森特公开主张“简化美联储运作机制”,甚至呼吁降息150–175个基点,哈西特若上任,可能推动美联储更快转向宽松,明年6月起美联储或更积极主张50个基点的大幅降息。
如果哈西特当选且美国经济数据疲软,例如失业率持续攀升,廖偲琴预计,美联储可能开启“追赶式降息”,2026年降息幅度或超100个基点。在这一情景下,美股成长股、黄金及新兴市场资产将获显著支撑,但美元承压。
但廖偲琴提醒,概率更高的是温和宽松的情景,也就是即便哈西特上任,美联储独立性仍可能制约其行动。参考历史软着陆周期(如1995年、2019年),降息幅度通常限于75–100个基点。当前关税传导的通胀风险也可能限制降息空间,导致政策调整更为渐进。
“全球资产定价之锚”跌破4%
随着哈西特成为下任美联储主席的最热门人选,“全球资产定价之锚”应声跌破4%。
11月25日尾盘,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3.07个基点至3.996%,创美联储10月决议以来新低,2年期美债收益率跌3.62个基点至3.459%,5年期美债收益率跌2.79个基点至3.564%,3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2.05个基点至4.650%。
美国经济数据也是美债收益率下行的重要原因。11月25日,ADP就业报告显示,在截至11月8日的四周内,私营部门雇主平均每周减少13500个就业岗位。
ADP就业报告表示,随着现在美国市场进入年末假日季的招聘季节,消费者需求的强度仍然存在疑问,这可能导致新增就业被推迟或压缩。
此外,9月美国零售额环比仅上升0.2%,低于经济学家0.4%预期值,也较8月0.6%的环比增速显著下滑。考虑到美国9月CPI环比上涨0.3%,美国消费者的9月实际零售支出下降了0.1%。
芦哲对记者分析称,10年美债利率跌破4%反映出市场对于未来美联储更加鸽派货币政策的预期,但需要注意的是,未来鸽派美联储主席就任后,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和美元信用的担忧将推高长端美债期限溢价,最终反而导致长端美债利率在高位震荡,因此未来10年期美债利率的下行空间或较为有限。
需要警惕的是,鲍威尔任期将于2026年5月结束,如果明年美联储独立性受到更大冲击,债市也会陷入动荡。
贝森特表示,在为美联储下任主席进行的面试中,他提出的核心议题是简化美联储的运作机制,美联储在管理货币市场方面已变得过于复杂。他认为美联储该“退居幕后”了,但并未说明具体举措。
不过,尽管美联储现行体系结构复杂,但当前体系依然获得了政策制定者的广泛支持。目前美联储体系大部分功能都是自动运行的,不需要像金融危机前的体系那样频繁进行干预。美联储官员还警告称,任何终止现行体系的举措都将引发剧烈震荡,因其需要美联储大规模抛售持有的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债券,这将导致实际借贷成本急剧攀升。
贝森特还暗示对某些地区联储主席的任命存在异议。“这些地区联储主席本应来自辖区内,但至少有三家甚至四家地区联储主席是从辖区外聘请的。他们甚至不住在本辖区,每天往返纽约通勤。”
负责制定利率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由7名理事和5名地区联储主席组成。除纽约联储主席外,其余4席实行年轮值制。与理事不同,地区联储职位无需白宫提名或参议院确认。但地区联储主席的连任需经美联储理事会每5年一次的复审程序,下次复审将于明年2月进行。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美联储理事会多数成员愿意,他们可以在明年2月底前罢免部分或全部地区联储主席,这种情况在美联储历史上从未发生过。
货币政策陷入动荡
美联储12月降息仍未成定局,但面对因早前美国政府长时间停摆而“过时”的经济数据,美联储陷入两难抉择。
廖偲琴对记者分析称,尽管市场对12月降息概率已升至70%以上,但这一预期仍面临不确定性。由于美国政府停摆,10月及11月非农就业报告将推迟至12月16日发布,晚于12月FOMC会议。美联储只能依赖“过时”的9月数据及零散的私营数据。这种数据真空迫使官员依赖主观判断,加剧内部分歧。
在廖偲琴看来,当前FOMC已经形成三大阵营:首先是以理事米兰为代表的激进鸽派,主张通过一系列50个基点降息实现中性利率;二是温和鸽派(如威廉姆斯),强调近期存在降息空间,但未承诺具体幅度;三是鹰派(如哈玛克),认为“通胀更紧迫,利率几乎无限制性”。这种分化使12月降息成为“势均力敌的决策”。
美联储12月降息未成定局。廖偲琴提醒,当前市场定价12月降息25个基点为高概率事件,并对2026年累计降息幅度预期达100–150个基点。但这一预期忽略了两大风险:一是通胀黏性,若油价因地缘冲突反弹,或关税成本向终端价格传导加速(如新车价格已现上涨苗头),通胀可能再度抬头;二是经济韧性,如果就业市场快速回暖(如9月非农超预期所示),美联储可能暂停降息,导致市场预期修正并引发资产波动。
不管谁成为美联储新主席,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大概率偏向鸽派。芦哲表示,对特朗普而言,“忠诚”将是其考量提名人选的关键要求——白宫希望新美联储主席能够落地其低利率的诉求。同时,为了避免重蹈任命鲍威尔的“覆辙”,确保候选人正式就任后仍能够维持鸽派立场,特朗普政府需要寻找既能让他信任、又在政治上对其握有一定制衡手段的人选。因此无论最后谁成为美联储主席,未来美国的货币政策大概率将保持鸽派。
芦哲认为,特朗普政府需要一个更低的利率环境提振经济,拉拢选票,同时通过降息对冲关税的负面影响,支撑美股表现并缓解财政的付息压力;另外,美联储也将借用关税冲突激化的契机落地更多的降息,预计当前到明年年底,美联储或总共降息4次或更多,超出当前联邦基金期货市场定价的3.7次。
展望未来,廖偲琴对记者表示,如果哈西特等鸽派人物执掌美联储,2026年降息节奏可能呈现“前快后慢”的特征。美联储将在12月、2026年3月及6月各降息25个基点,最终利率区间降至3.00%–3.25%,因为这一路径可以兼顾“应对经济放缓需求”与“防范通胀反弹风险”的双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