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6 15:47:31 股吧网页版
铂、钯期货基础知识
来源:东方财富期货

  一、铂钯基本属性

  铂(Pt)和钯(Pd)同属铂族金属家族,与铑、钌、锇、铱共同构成这一珍贵的金属族群。

  1.物理化学特性

  铂和钯均呈现银白色金属光泽。铂在空气和潮湿环境中能保持稳定,不溶于盐酸、硫酸和碱,主要应用于工业催化剂、珠宝首饰、电子、化工、医疗器械等领域。钯能吸附氢、氧等气体,抗腐蚀,只溶于氧化性酸和熔融碱,主要用于催化剂领域。

  2.资源分布

  铂族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极低。铂的地壳含量仅为亿分之五,钯为亿分之一,而其他铂族成员的地壳含量更是低至十亿分之一。

  全球资源分布呈现高度集中的特点。据USGS最新数据,2024年全球铂族金属资源储量约8.2万吨,主要分布于南非、俄罗斯、津巴布韦、美国、加拿大等国。

  二、铂钯产业链介绍

  铂族金属供应链呈“金字塔”状,绝大部分原料供应与冶炼掌握在少数矿冶一体生产商手中、处于金字塔顶端;中间是各类中间商包括银行和贸易商;首饰、工业产品制造商、投资者等终端用户数量众多,处金字塔底部。

  1.上游供应端

  1)全球铂钯供应

  目前南非、津巴布韦、俄罗斯是全球铂金的主要供应国,俄罗斯、南非、加拿大、美国是全球钯金的主要供应国,全球大型铂钯矿山主要分布在南非、俄罗斯、津巴布韦、加拿大等国家,由欧美、南非、俄罗斯等矿业寡头控制。

  回收供应:回收是铂钯供应的次要来源,约占总供应量的20%-30%。北美和欧洲处于铂族金属回收市场的前沿,2024年全球铂金回收供应量中,北美和西欧合计占比约61%。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望推动铂族金属回收市场的进一步增长。

  2)中国铂钯供应

  我国铂钯金属储量不足全球0.1%,铂族金属矿产量极低,根据《中国铂钯年鉴2025》数据,2024年我国共产铂、钯金属4.9吨。2023年中国铂金矿产供应占比约1.6%,再生供应占比约12.3%,进口供应占比高达86.1%,铂钯资源进口依赖度高,回收端重要性不断凸显。

  矿端供应:我国铂族金属资源主要分布在甘肃,规模较大的典型铂族金属矿床包括甘肃金川铜镍矿、云南金宝山铂钯矿、四川杨柳坪铂镍矿等。目前国内95%的铂族金属产自甘肃金川铜镍矿。我国每年自产的铂族金属矿产资源不到5吨。

  回收供应:再生市场的加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我国铂族金属资源安全的基本盘。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贵金属工作委员会规划,到2027年预计铂族金属回收量达70吨,铂族金属自给率提升到45.0%。

  2.下游消费端

  1)全球铂钯消费

  2024年全球铂金需求同比下滑1.6%至198吨。全球铂金主要消费国家或地区为中国、欧洲、北美、日本,中国的需求占比26%,其中工业需求占比最大;西欧、北美的需求分别占比20%和18%,汽车催化剂需求占比最大;日本的需求占比9%,其工业需求较少,以汽车催化剂和珠宝需求为主。

  全球钯金主要消费国家或地区仍是中、美、欧、日,2024年我国钯金消费21吨,占全球总消费的20%;北美钯金消费57吨,占全球总消费的23%;西欧钯金消费37吨,占全球总消费的14%;日本钯金消费25吨,占全球总消费的10%。

  2)中国铂钯消费

  2024年我国消费铂金64.4吨,同比下滑3.1%。其中汽车催化剂领域消费铂金16.5吨,同比下滑13.6%。工业领域用铂金29.2吨,同比下滑0.7%,玻璃行业已经成为国内用铂金量最大的终端领域。

  2024年我国钯金实际需求68.9吨,同比下降19.4%,钯金消费降幅远远大于铂金消费降幅。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