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6 11:46:00 股吧网页版
破纪录的十五运会,释放“体育+”三重经济信号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记者谭砚文广州报道

  由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举办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已于近日落下帷幕。

  这场创造了8项世界纪录、13项亚洲纪录的赛事,留下的不仅是赛场上的冠军荣耀,更蕴含着“体育+”联动科技、消费与城市的发展机遇,清晰释放出三重关键经济信号。

  “体育+科技”释放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信号。以体育作为超级应用场景,通过人形机器人、AI、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的赛场验证,加速产业规模化落地,推动科技创新实力向产业竞争力转化。

  “体育+消费”传递内需扩容与结构升级信号。以体育IP打造新供给,激活文体旅商消费新需求,让“跟着赛事去旅游”串联观赛、文旅、潮玩等场景,推动体育消费成为经济稳定增长引擎。

  “体育+城市”让区域协同增值信号更趋鲜明。全运不仅是城市建设、改造、更新的推动力,更助力打造城市特色名片,深化湾区城市之间融合联通。

  十五运会虽已落幕,但这场从赛场延伸到产业、从消费渗透到生活的变革仍在继续。随着国家体育总局与粤港澳三地签署体育合作促进融合发展协议,“体育+”三重经济信号所蕴含的发展势能,将持续释放长效活力。

  科技应用的“超级场景”

  十五运会开幕式有三位特别的“演奏者”。

  三台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 S2代表粤港澳三地登场,协同敲击有两千多历史的西汉青铜勾鑃(复制品),奏响一曲《彩云追月》拉开文体表演的帷幕。这是国家级综合性运动会首次引入人形机器人作为开幕嘉宾。

  除机器人奏乐,十五运会中AI元素随处可见。开幕式上,醒狮表演融合了AIGC与VR技术,闭幕式上,人形机器人和吉祥物同框跳广播体操;赛场上,AI相机捕捉高光时刻;赛场下,AI数字人24小时提供赛事服务。

  “AI+机器人”的集中展示,是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一个缩影。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旻向南方财经记者透露,三台人形机器人的完美协作,正源于此前在工业场景中,对群体智能、力位混合控制、复杂环境适应等核心技术取得的突破。

  这种互促效应有着坚实的产业支撑。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约占全国1/3,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9年的4.47万台(套)增长到2024年的24.68万台(套),占全国43.5%,近乎占据半壁江山。

  赛事的场景赋能,让这一产业优势加速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我们搭建了结合人体动捕数据,作为先验知识的强化学习模型,将为智能制造领域的产业化突破铺路。”谭旻介绍,优必选已与全球最多智能制造企业达成合作,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全年订单金额已突破8亿元,正加紧提升产能,以保障大批量交付。

  更深层的价值在于,体育以高关注、高协同的特性,成为科技成果落地的超级应用场景。

  全运圣火的采集、传递便是典型。我国自主研发的遥控潜水器“海马号”,深潜南海1522米海底采集可燃冰点燃“源火”。火炬在穗深港澳四城传递期间,更是全球首次采用了人形机器人接力、无人驾驶转场、低空飞行器运载等组合。

  这本质上是一种场景倒逼创新的科研范式,以体育为试验场,验证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技术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突破技术落地的场景瓶颈,为跨领域规模化应用探索路径。

  车企的参与同样印证了这一逻辑。全运期间,自动驾驶汽车接驳、无障碍升级小巴服务残障人士、无人驾驶环卫车清扫等密集亮相,以匹配赛事带来的新需求。广汽集团则不仅提供用车,更借助赛事场景的倒逼与验证,实现生产端的科技突破——每53秒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10公斤以上零部件实现100%全自动搭载。

  从赛场场景的技术验证,到产业端的规模化应用,再到企业的效率提升,“体育+科技”正持续释放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经济信号。体育不仅检验并提升了区域科技创新实力,更推动技术走进产业日常、惠及民生场景。

  赛事引流,消费闭环

  “醒狮款什么时候补货?”全运会期间,一个显示全运会官方授权的直播间中,超30款吉祥物周边产品显示“已售罄”。官方特许零售店门前也大排长队,不少门店贴出“今日盲盒已售罄,将于明天上午10点准时补货”的告示,前来问询的消费者仍络绎不绝。

  这一火爆延伸至供需两端,相关特许商品市场货值总额突破6.8亿元。开幕式次日,仅华农门店就一天卖出13万元,热销品一补货即“秒空”。东莞一家特许商品生产商告诉南方财经记者,仅吹泡泡小挂件已接到十五运官方30万份订单,预估全运的全品类潮玩产品总产量有望突破100万只。

  这场消费热潮背后,是“体育+”推动供给侧创新与需求侧扩容的双向赋能,赛事IP以满足情绪价值的多元供给,激活了潜在的消费需求。

  消费辐射力之所以能持续放大,核心还得益于“体育+”消费,与文旅、商业等深度融合。

  从观赛到“刷城”, 一张门票正撬动全域消费。这场粤港澳三地承办的赛事,吸引了全国人民涌向湾区,带动相关区域文商旅板块消费热度提升。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全运会期间,各地前往广州、深圳和珠海等地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26%。作为承接全运会赛事项目最多的赛区城市,广州景区门票和酒店民宿订单大增,带动广州文旅消费整体同比增长20%。

  面对全运湾区游热潮,广东顺势推出“全运+”城市旅游线路,启动“粤享暖冬乐游广东”消费季,同时发展“票根经济”,将观赛门票、参赛证照等串联起消费场景。据统计,一位游客如果单人成行,持全运会观赛票在省内相关5A级景点通览一遍,累计可以省下约800元门票钱。

  “全运会赛事遍布粤港澳各地,形成全域联动的‘空间效应’。”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相当于提供了一张“运动湾区”文旅地图,实现从一场比赛到一座城市的引流。同时,票根经济形成“长尾效应”,拉长文旅消费链条。

  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赛事奔赴一座城,这一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早已得到数据印证。2024年中国体育旅游市场规模达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7.6%。

  不仅十五运会,“苏超”“浙BA”等赛事活动今年也掀起了消费热潮。“苏超”开赛以来,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

  通过文体旅联动创造新供给、带动新消费的模式,正好契合“十五五”规划关于扩大内需的战略导向: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长柳立子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因为体育而消费,是单一的、非循环的业态,因体育而带动的相关文化旅游零售消费,则是业态的有机结合,释放乘数效应。

  体育让城市“活”起来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赛事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这种提升在广州的发展历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六运会助力天河崛起、九运会带动城市东进、亚运会打造城市中轴。十五运会,同样为广州带来城市更新的契机——通过“精致街区”改造,将30个场馆及17个街区改造为全民共享空间。

  就如天河体育中心,这座因六运会而生的老场馆,十五运会中焕发新生:十字轴线调整为米字布局,方便多向通行;二层空置区域改成全天候全民健身空间;开放1.5万平方米林下绿地、“拆围透绿”新增街角公园,原本功能单一的街角变身融合休憩、康体、慢跑的绿色城市休息站。

  “‘精致街区’本质是以城市更新手法做赛区品质提升,不再‘拆楼建新楼’,而是用‘绣花功夫’做街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广州赛区场馆周边精致街区建设咨询项目负责人胡峰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用体现人民性、场景感、精致化的方式,以“小投入、大回报”激活存量空间。

  体育对城市的赋能,不止于空间形态的优化,更在于城市IP的增值与吸引力的提升。

  今年5月,“龙舟之乡”佛山再次成为“顶流”,叠滘龙舟赛期间,近百万观众涌到佛山南海桂城观赛旅游,河涌边的低矮石栏到屋舍台阶,目之所及都密不透风地“焊”满了人。

  像佛山龙舟这样,广东21座城市打造21张体育名片,吸引各地游客奔赴而来——惠州以制造业为基打造“滑板之城”,让年轻人在滑板碗池中“贴地飞行”;韶关凭借水域资源打造“赛艇之城”,吸引水上运动群体;河源凭借优质生态打造“徒步之城”,让游客在山水间舒缓压力。

  这场赛事的深层价值,还在于打破城市边界,以体育为纽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

  作为历史上举办城市最多的全运会,粤港澳三地深度参与。开幕式上,粤港澳三地火炬手共燃主火炬塔、三地同时升起五星红旗;跨境自行车赛、马拉松赛首创“口岸就是赛道”,实现无感通关;火炬传递也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同步举行。

  赛事联动的背后,折射的是湾区城市多领域的协同: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的“硬联通”,“1小时经济圈”初见雏形;262项“湾区标准”融入居民衣食住行,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刷脸”通关等“软联通”政策落地,让跨境往来更便利,进一步促进湾区高质量发展。

  区域联动,是当前城市发展的新路径,正如“十五五”规划提出,促进区域联动发展,推进跨区域跨流域大通道建设,强化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十五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体育+城市”的深度融合,是“一国两制”实践在区域体育协同中的探索。十五运会虽已落幕,赛事带来的效应才刚刚开始,国家体育总局与粤港澳三地近日共同签署《关于加强体育合作、促进融合发展的协议》,促进三地体育融合发展、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随着区域协同正成为发展共识,城市的发展故事,将在赛场内外不断续写。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