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6 08:19:20 股吧网页版
流感季 专家支招:如何恰当使用抗病毒药物
来源:科技日报

  11月25日,记者走访多家药店看到,前来购买感冒发热咳嗽用药的顾客不在少数。网上购药数据显示,随着全国多地流感活动进入上升期,针对流感病毒的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销量上升明显,增长率均超过10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全国流感活动当前已进入较快上升阶段,预计流感活动未来还将进一步上升。

  流感季期间,紧俏的药物如何才能用在“刀刃”上,达到避免感染、缩短病程的目的?怎样才是恰当用药,既避免盲目过量用药,又防范“病急乱用药”?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有感冒症状要先明确病原体

  国家流感中心最新发布流感周报中的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仅有1株甲型H1N1亚型流感毒株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性降低,其余甲型H1N1、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毒株均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与此同时,所有甲型H1N1、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毒株均对聚合酶抑制剂敏感。

  “奥司他韦就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其核心作用是抑制病毒的毒性。”河北省邯郸市人民医院院长、主任药师李楠解释,而玛巴洛沙韦进入体内后,可进一步形成聚合酶抑制剂,直接阻止病毒复制。国家流感中心的研究显示,这两种药物对当前的甲乙型流感均有效。

  正因为如此,有的患者一有感冒症状就使用奥司他韦或玛巴洛沙韦,希望能够尽早阻断病毒的感染和复制。这样的做法正确吗?

  “尽管我们鼓励尽早治疗,但是要在明确病原体后尽早治疗。”李楠表示,一些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新冠病毒感染也会出现上呼吸道症状,而奥司他韦或玛巴洛沙韦对这些病毒完全无效。

  “有症状后最急迫要做的是确诊。如果确诊为流感病毒感染,用药越早效果越好。一般在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但李楠说,如果不是流感病毒感染而使用这两种流感药物,将可能延误正确诊断与治疗。

  不同人群,预防用药有不同要求

  “奥司他韦可以用于预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告诉记者,但有感冒症状后,再吃奥司他韦就不属于预防范畴了。

  李侗曾解释,预防是指有了感染风险,比如密切接触了流感患者后用药。奥司他韦用于预防,可每天用药一次,7天为一疗程。

  对于不同类型的人群,预防用药有着不同的要求。李侗曾表示,对于慢病患者、有重型或危重型风险因素的人群,如果密切接触流感患者就需要进行药物预防,不迟于暴露后48小时用药。对于没有重症高危因素的人群,接触流感患者后,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酌情考虑暴露后预防用药。

  “如果有流感接触史,出现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的重症高风险人群,可以尽快用奥司他韦或者玛巴洛沙韦抗病毒治疗,不用等核酸结果。”李侗曾说。

  “儿童和过敏反应者在无症状时要谨慎自行服药,以防出现副作用。”李楠提醒,还有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因此有肝脏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奥司他韦时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

  快检试剂盒结果存在假阴性可能

  应对出现症状后最急迫的确诊问题,药店销售的快检试剂盒是否为最佳选择?

  李楠认为,目前药店销售的主流流感检测试剂盒多用胶体金法针对甲流(H1N1、H3N2等常见亚型)和乙流病毒的核蛋白抗原检测,基本覆盖了当前流行的主要流感病毒亚型,对于公众的初步筛查具有一定实用性。

  “现有试剂盒可以辅助甲型和乙型流感诊断,但是试剂盒检测的是抗原,敏感度低于核酸检测。”李侗曾解释,如果抗原试纸显示阳性,一般认为可以确诊为流感,但如果为阴性则不能排除流感,因为存在假阴性的可能。

  “出现‘假阴性’有多个原因,比如感染早期病毒载量低、取样不规范、鼻腔拭子未取到足够黏膜细胞等,都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李楠表示,如果试剂盒检测阴性但近期明确接触过流感患者或出现典型流感症状,建议去医院做核酸检测进一步确认,避免漏诊。

  两位专家一致认为,对重症高风险人群来说,感染流感后易发展为重症,一旦出现发热和呼吸道症状,需要通过核酸检测尽早诊断,明确病因,积极干预。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