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至21日,“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江苏南京举行。来自中国和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等10个国家的城市市长以及代表参会,分享各国城市治理经验,探讨城市发展未来趋势,为全球滨水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
人水共生城水共荣
河流是文明的摇篮,也是城市的命脉。在主题为“以文化、绿色与智慧开创滨水城市可持续未来”的世界市长对话活动中,各国滨水城市市长和城市代表分享了治理经验,共同探讨了大河流域城市在生态保护、民生改善、文脉赓续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与发展路径。
南京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中唯一位于长江流域的城市,人与水和谐共生的智慧,早已深深融入南京的城市血脉。南京市副市长孙百军在开场发言中表示,以文化为根,可以让千年文脉在滨水空间中“活”起来;以绿色为底,可以让生态修复在工业转型中“绿”起来;以智慧为翼,可以让城市治理在数字赋能中“智”起来。孙百军从文化传承、绿色转型、智慧赋能3个维度,分享了南京发展中的实践与思考。他表示,南京正努力探索一条兼具历史厚度、生态温度与科技锐度的滨水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
纳米比亚温得和克市市长恩德西哈费拉·拉兰贾表示:“我们城市的未来和河流有着紧密的关系。在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人口增长等方面的挑战下,南京树立了城市通过转型创新实现更好发展的优秀范例。我们希望与南京在城市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加强互学互鉴,也希望进一步加强与南京在环境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
文明互鉴文化共享
马来西亚马六甲历史城区工作委员会主席颜天禄是在场唯一一位以中文进行分享的外方嘉宾。他讲述道,马六甲是古代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见证了千年商贸往来与文明交融。自15世纪以来,马六甲就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马来文化、中华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与欧洲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形成今天独特而多元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风貌。
滨水城市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颜天禄回顾过去,讲述了南京与马六甲作为郑和下西洋出发地和驻扎地的历史渊源,在2008年正式结为友好城市。结好以来,两市不断深化交流合作,2018年7月马六甲成功举行“南京文化周”,2019年5月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与马六甲鸡场街建立友好街区关系……他表示,这一个个双边互动的成果,正是南京与马六甲两市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发展阶段具体交流合作的体现。
墨西哥墨西卡利市与南京市于1991年结为友好城市,迄今已有34年历史。墨西卡利市旅游和会展局局长玛利亚·穆里略在发言中强调,墨西卡利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友好情谊。作为南京的友好城市,墨西卡利拥有超过15000人的广大华人社区,他们对墨西卡利市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1991年和南京签署友城协议的官方文件现在已经成为墨西卡利市文献历史遗产的一部分。在墨西卡利城的入口有一个中国塔,也是友城关系的重要象征。此外,我们也不断加强两地合作,促进双方友好关系,并举行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动。希望通过我们的友好关系,为两国人民、两城人民带来更多的利好。”玛利亚·穆里略说。
吉萨省是埃及最古老的省级行政区之一,以拥有金字塔、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等独特的历史遗产著称。关于如何增进文化交流,吉萨省副省长亨德·穆罕默德·艾哈迈德·阿卜杜勒哈利姆介绍,吉萨省和中国有着密切的合作,在举办文化历史遗产和文物的展览活动时,都会邀请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参加,希望能以此促进两国文化互通,增进相互理解。
经贸联通互利共赢
长江经济带正日益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来自各国的市长及代表也分享了所在城市与中国和南京市的经贸往来。
颜天禄表示,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郑和将和平、友谊、贸易以及科技带给了马六甲,让马六甲享有至少1个世纪的繁荣和稳定。目前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马六甲历史城区已经和中国的31个历史文化街区缔结友好关系,并开展文化、旅游、贸易、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往来。马六甲也将继续弘扬郑和精神,让友谊继续发光发热。他同时呼吁各方携手,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四大全球倡议的指引下,共同推动“一带一路”滨水城市合作。
意大利科莫市市长亚历山德罗·拉皮内塞回顾了当地纺织业接触中国丝绸后转型的历史。他介绍,15世纪初,丝绸之路将东西方遥远的城市和文化连接在一起。这样的贸易网络让科莫接触到来自中国的丝绸,而科莫湖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充足的水源,成为种植桑树的理想地点,也让科莫成为丝绸生产的核心。现如今,科莫的丝绸产量占欧洲丝绸产量的80%,有着覆盖创意、设计、图案加工、分销物流一系列环节的产业链。
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市市长扎尔科·米钦表示,诺维萨德位于多瑙河畔,也是匈塞铁路线上的重要枢纽。得益于中塞“钢铁友谊”,中国企业为诺维萨德承建了铁路基础设施,诺维萨德—贝尔格莱德、诺维萨德—苏博蒂察也建成了高速铁路,为当地人带来更加快捷便利的出行体验。今年,中国公司在多瑙河上建造了两座大型桥梁,不仅解决了交通问题,也重塑了城市风貌。
“我们特别感谢中国,中国是我们很好的朋友。非常期待两国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紧密合作,在两国发展中书写新的篇章。我们有着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春华秋实,中国和塞尔维亚合作之树会生长得非常繁荣,为两国人民带来丰硕的果实。”扎尔科·米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