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以“智领健康未来”为主题的“2025华夏大健康产业发展暨康复服务大会”在北京召开。在下午举办的圆桌对话环节,专家学者、企业高管齐聚,共议“推动中医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与国际化发展”。
山高制药总经理助理高峰围绕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标准壁垒、数字化转型路径等核心问题展开分享,明确提出“缺乏现代化循证依据是中药走向世界的最大堵点”,而数字化技术正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支撑。
高峰开篇即点出中药产业的共性困境:“很多源于经典经方、名方的中成药,临床疗效经过实践检验非常可靠,但一到产业化、国际化阶段就‘卡壳’。核心问题在于,我们习惯用西医的评价体系验证中药,而中药擅长的整体症状改善,往往缺乏对应的客观、标准化循证依据,这让国际市场难以认可。”他以山高制药的实践为例,公司曾邀请多位中医专家对核心产品参芪十一味颗粒进行定位分析,专家们均认可产品的疗效与组方价值,但要推向更广泛市场,就必须用“西医的语言、现代化的循证数据”说话。
为突破这一壁垒,山高制药已取得实质性进展。高峰透露,2024年底,公司成功中标国家四大慢病重大专项,将以该专项为依托,系统构建中药现代化循证体系。“我们的核心思路是借助数字化模型和AI技术,把中医模糊的症状描述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他具体说明,针对肿瘤症候群等中医优势治疗领域,公司将联合临床专家与中医专家,通过大数据建模,逐步完善诊断、治疗、疗效评价全流程的标准化,让中药疗效“说得清、道得明、可验证”。
作为成长型企业,山高制药也面临现实挑战。高峰坦言,资金投入与产出周期的平衡是首要考量,这也是现有医药环境下企业必须直面的选择。此外,新药研发投入大但落地率低的现状,也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更注重精准性,避免资源浪费。
高峰强调,数字化是中药国际化的“通用语言”。“只有建立起国际认可的循证依据和标准体系,中药的‘四气五味’、配伍逻辑才能被全球监管机构和市场接纳。”他透露,未来三到五年,山高制药将把“AI赋能中药标准化”作为核心战略,持续推动中医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中成药从“实验室好成果”到“临床好产品”的高效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