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11月25日讯(记者赵凯)随着气温降低,羽绒服等冬衣又成为了一年一度的话题。
只不过在今年的社交媒体上,除了老生常谈的鸭绒、鹅绒外,又出现了一种“石墨烯云绒”。这“黑科技”到底是真保暖,还是智商税?
100多块的棉服保暖媲美羽绒?原料批发价仅鸭绒的1/20
社交平台上,“今年冬天不买棉服、不买羽绒服,要买就买‘石墨烯云绒’”的声音正在兴起。
在不少博主和商家的描述中,“石墨烯云绒服”比羽绒更蓬松保暖、不跑绒不结块,没有羽绒的异味且性价比更高。甚至有主播形容其“可以穿到零下二十度”、“能够自发热”。

蓝鲸记者查询电商平台发现,这类石墨烯云绒服售价多集中分布在100-200元之间。商品详情页多数比较简单,只有实物照片、对填充材料没有过多说明,部分说明中显示聚酯纤维(涤纶)占比较高。

某石墨烯云绒厂商官方账号介绍称,石墨烯云绒是以云绒为基础,通过与石墨烯母粒熔融共纺工艺制成,而云绒的基材是聚酯纤维。该材料具有防霉、抗菌、驱螨、远红外保健、高发热等特点。
尽管在各类宣传视频中,石墨烯云绒保暖效果可以媲美羽绒,但两者成本相差甚远。
记者咨询多家石墨烯云绒厂商了解到,其批发价格普遍在3万元/吨以下,一些升级版本售价在5-6万元/吨。可以作为对比的是,目前90白鸭绒批发价已攀升至56万元/吨,而90白鹅绒则超过94万元/吨。

以电商平台上某款卖出近1500件的石墨烯云绒外套为例,其云绒含量约在100-200克,售价约190元。若以前述石墨烯云绒的批发价计算,填充物原料成本仅在个位数。即便算上面料辅料人工仓储等费用,利润也较为可观。
业内:或为概念炒作,需警惕商家夸大作用、按需选购
一些商家会在直播中介绍,石墨烯云绒可以“自发热”,比普通棉服保暖数倍——似乎区别就在石墨烯这种黑科技上。服装业内人士告诉蓝鲸记者,石墨烯的确是划时代的材料,但其目前在衣物上的商业化应用有待发展,可能更多是概念性的炒作。此前坊间一度兴起过石墨烯羽绒服,但石墨烯在其中的实际作用有限。多家媒体曾报道,采用碳纤维或石墨烯发热片的加热羽绒服存在过热和静电隐患。
据央视新闻援引专家观点,热量不能凭空产生,所有的“自发热”实际都是借助外力发热,能量来源来自环境和人体自身。而石墨烯是碳材料的基本结构单元,是一种纳米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导电性和优异的热传导性能。石墨烯纤维可以制造具有抗菌、除臭、防紫外线等功能的服装。石墨烯吸收人体热量之后发射远红外线到人体的机理,即为石墨烯保暖衣物的工作原理。
专家表示,化纺里面添加的石墨烯很有限,普遍是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由于添加含量较低,石墨烯衣物的成本往往不仅取决于石墨烯本身,更在于衣物原材料纤维的种类,以及与石墨烯融合的制造工艺。
因此,“石墨烯”并不是一个万能标签,具体还要考虑其工艺、原料和实际效果。多位服装业内人士表示,今年这种材料确实很流行,产品在线下也卖得不错。但其保暖性无法与羽绒相比,也远未发展到冲击羽绒市场的程度。蓝鲸记者搜索发现,某电商平台上销量最好的石墨烯云绒外套近30天销量大概在5000-7500件左右,但目前并无大品牌入场。

有受访行业人士提醒称,业内会有混合绒掺羽绒提高身价的情况, “如果真的很暖和,为什么还要掺羽绒呢?”记者了解到,部分石墨烯云绒厂商会提供不同等级的原料,比如普通石墨烯云绒售价在数万元/吨,化纤加90白鸭绒的35万元/吨,而纯羽绒加石墨烯助剂的价格更高。
事实上,作为一种新型材料,石墨烯云绒服有其自身价值和市场。实际挑选过程中,一些商家和主播会在消费者咨询时主动说明该材质不是羽绒,而是一种比较保暖的新型材料,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如果消费能力比较强就推荐买羽绒。但同时,关于该材质的质疑仍在继续,其中最核心的争议在于部分商家博主利用信息不对称、刻意夸大其效果,甚至赋予其“自发热”等违背科学原理的营销话术,这种拔高式的宣传反而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