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23日,2025中国公共安全大会在合肥召开。大会以“高水平安全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主办,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消防分会、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清华大学安全科学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安徽建筑大学共同承办。
大会共设主旨报告会、22个专题研讨会,发布了2024年公共安全科学技术成果奖,以及具有行业突破意义的公共安全新成果。国内最大的以安全为主题的科技馆——安全文化科技馆,也在此次大会期间举办试运营启动仪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范维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彭苏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原校长、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张来斌,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军工程大学原副校长、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方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总师、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陈勇,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郑国光,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罗云峰,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谭海斌,南京工业大学校长、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蒋军成,清华大学安全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袁宏永,清华大学安全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申世飞,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王成,中国财富传媒集团原董事长兼总裁、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韩煦东,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张晋勋,以及来自全国200多个高校院所及百余家企业、学会协会的专家学者和高校研究生1200余人参加大会。
与会嘉宾共同探讨公共安全科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与安全产业应用的新进展、新趋势和新动态,聚焦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和人才招引。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范维澄宣布大会开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彭苏萍致辞

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郑国光致辞

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罗云峰致辞
大会开幕式举行了“2024年度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范维澄、彭苏萍、方秦、陈勇等院士专家为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和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颁奖。
大会还举行了“清辰”安全应急大模型、“蓝塔”安全行业大模型、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质量服务平台三项具有行业突破意义的公共安全新成果发布仪式。

“清辰”安全应急大模型发布仪式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与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清辰”安全应急大模型,融合270余款公共安全仿真模型与近百种视觉算法,可对洪涝、滑坡、森林火灾等灾害实现分钟级情景推演与AI辅助决策。

“蓝塔”安全行业大模型发布仪式
天泽智联科技股份公司推出的“蓝塔”安全行业大模型,基于10亿级安全语料训练,可实时调度百余个专业小模型,并联动无人机、机器狗完成“空地一体”自动化巡检与应急处置。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质量服务平台发布仪式
城市生命线产业发展集团研发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质量服务平台”,已接入监测设备26万余套,完成专业人员认证300余名,为城市基础设施质量认证提供全链条数字化支撑。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六位公共安全科技领域的权威专家作了专题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作“公共安全科技的若干进展”的主旨报告

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郑国光作“构建安全韧性城市,防御重大安全风险”的主旨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房方作“能源转型背景下我国的电力安全风险与防控路径”的主旨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鞠杨作“矿山岩体灾变数智分析方法及应用”的主旨报告

重庆大学教授聂百胜作“煤矿瓦斯灾害防控理论与技术进展”的主旨报告

清华大学教授袁宏永作“火灾烟雾与可燃气体早期精准探测技术研究进展”的主旨报告
11月22日下午至23日下午,在平行举办的国家安全、应急管理、检测认证、消防安全、爆炸安全与防护、海洋安全、灾害医学、应急救援、人员安全与智能防护、石油化工、学科建设、社会安全、青年学术、风险与韧性、灾害事故调查评估、青年学者学术沙龙、矿业与地下工程、城市道路与地下空间、安全文化与应急科普、智能建造与安全运维、现代安全管理、“AI+安全产业”等22个专题研讨会上,共有300余场学术报告。各专题研讨会立足于安全科学研究、科技政策、产业应用等多维度,探讨安全科学与技术发展存在的机遇与挑战,为公共安全及相关交叉领域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