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黄一灵)11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发布《中国企业数据资产入表情况跟踪报告》(2025年上半年报告)。
非上市公司方面,根据课题组基于公开信息的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30日,国内已有375家非上市公司披露今年上半年数据资源入表情况,已获得融资(包括银行授信、作价入股等形式)金额18.99亿元。其中,地方国企继续担当非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入表的主力军,310家地方国企(含城投公司和类城投国企)占累计入表企业总数的82.67%,其累计融资额达17.10亿元。已实现数据资产入表的非上市公司业务类型和数据类别较为广泛。从数据类别来看,交通运输、政府数据和公用事业类入表数量位居前三,且交通运输类数据的领先优势更为突出。
上市公司层面,根据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在A股上市的5000余家企业中,有10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数据资源入表的相关事项,今年上半年共涉及入表金额26.40亿元,数据资产入表总体规模稳健增长。
报告发现,今年上半年101家A股上市公司将数据资源计入无形资产,金额达17.06亿元。根据2025半年报披露情况来看,大部分A股上市公司数据资源的摊销年限集中在3年-5年,且多以直线法为主。在行业分布方面,A股上市公司中金融业入表企业数量显著增长,2025年半年报显示,共有12家金融业公司完成数据资源入表,共涉及金额0.54亿元,主要集中在银行和证券公司。此外,三大电信运营商贡献突出,2025半年报中入表金额合计达16亿元,占市场总规模的60.7%。此外,高市值上市企业入表数量持续增多。
报告认为,尽管数据资产价值评估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市场发展尚处初期,但近年来的发展成效已经较为显著。在相关政策的强力支持下,数据资产评估已经成功从理论探索逐步走向实践应用。部分行业也已形成适配自身的数据评估初步框架,不少企业在完成资产评估后更进一步,以数据交易、融资等手段释放了数据资产化后的金融属性,为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伴随着企业对数据资产价值的认知与重视程度的持续提升,数据资产价值评估体系的实践深化与技术赋能必将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