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资讯数据显示,按照认购起始日计算,截至11月25日,有80只公募基金正在发行,计划合计募集资金超过2100亿元。其中,有10只新基金计划募集资金高达80亿元,且多为权益类产品;还有9只基金计划募集资金60亿元,9只基金计划募集资金50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新基金发行呈现稳健态势,主要基于中国宏观经济温和复苏下的资金配置需求,以及投资者结构优化带来的风险偏好预期。未来需关注资金流向对细分领域的持续影响,以及公募机构创新产品的供给节奏。
从产品类别来看,新基金涵盖多种类型产品,如偏股混合型、混合型FOF、增强指数型、被动指数型以及债券型等,反映出投资者对不同基金类别存在特定配置需求,以及市场对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偏好。
业内人士认为,新发基金产品的类型结构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资金对股市和债市、权益类和大类资产等偏好的差异。例如,股票型基金数量占比最高,显示部分投资者对权益类资产的长期信心,而债券型基金数量占比次之,反映出部分资金对稳健配置的需求等。
从主题分类来看,多只新基金聚焦科技与消费等领域,同时港股配置需求升温。例如,有被动指数型基金主题为机器人、港股汽车,多只主动管理型基金主题为消费和港股通,另有多只产品主题为港股通互联网、港股通科技等。
在分析人士看来,行业景气度反映出科技与消费板块的盈利修复预期,政策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导向促使相关主题基金供给增加。
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公募产品经理朱润康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募密集布局科创类产品,主要是政策、市场与产业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一批科技类产品的密集获批,彰显了支持科技自立自强的政策决心,这将更好地引导增量资金精准投向人工智能、芯片等核心赛道,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资本活力。
从管理人角度来看,新基金发行的头部效应较为显著。例如,募集资金量偏高的公司大多为行业头部机构,这或许与基金公司的竞争力差异以及赛道布局有关。头部机构凭借渠道优势和较高的品牌认可度,能够吸引大规模资金。同时,投资者对基金公司的信任度也会直接影响募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