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的通知》,重点围绕虚假人设诱骗打赏、诱导未成年人打赏、刺激用户非理性消费等几个突出问题加以整治。
近日,抖音平台公布对低俗诱导直播间的整治成果。数据显示,今年以来,8.8万人次在抖音直播因低俗诱导打赏被处罚,11.7万个账号因色情违规被无限期回收直播权限。同时,针对近年来兴起的团播新形式,平台以直播公会为抓手,今年以来,抖音直播因各类低俗诱导打赏,共清退公会113家。
直播行业是线上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往往也意味着生态的高度复杂。要兼顾发展与安全,就需要平台拿出“瓷器店里抓老鼠”的手艺。抖音给出的思路是“技术+制度”的组合拳。
首先,平台引入先进的大模型技术。通过海量数据训练,大模型能够精准识别文字、语音、图像、视频中的违规元素,并对诸如“软色情”暗示、低俗PK惩罚、性暗示动作等以往难以机器判别的变种、新发违规内容,实现快速捕捉与研判,并迅速拦截。同时,在传统的投诉流程中嵌入AI大模型,大大提高了对违规内容的快速识别。
而在长效治理方面,抖音则引入并推广“主播健康分”制度。该模式通过一套科学的分值管理体系,对主播的长期行为进行动态评价与引导。这套措施实现“健康分+经济限制”强绑定,以长期表现为依据对主播分级,避免“一罚了之”的短期效应。对低俗诱导打赏的主播,平台在扣分基础上叠加资金冻结、延迟结算等经济约束,形成有效震慑。该制度是自2024年正式实施的抖音直播健康分制度,经过近两年的运行,已被证实为主播管理的有效机制。
从野蛮生长到合规有序,抖音平台对于直播乱象的治理可视为如今行业发展的趋势,也为更多内容生态产业治理提供了思路。“瓷器店里抓老鼠”的手段背后,是社会对平台更高的期许,也应成为平台自身更高的要求。
须知,治理直播违规乱象是一场“持久战”,行业合规化也并非终点,而是更高质量发展的起点。作为连接各方的桥梁,平台在如今线上内容生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武断“一刀切”。
更进一步,推动行业生态持续优化,不仅需要平台层面持续加大投入,还需要各方联手,监管部门持续发力,行业协会加强自律。在对违规主体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负面警示的同时,也加强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对合规经营的优质主播给予流量扶持,让“良币驱逐劣币”的生态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