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指数投资市场发展迅速。自2003年首只完全复制指数的基金问世以来,公募指数产品规模用时16年突破1万亿元;而到2024年,仅用5年时间便突破5万亿元。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全市场非货币ETF、ETF联接基金及其他场外指数基金总规模已接近8万亿元。其中,易方达基金旗下的公募指数产品总规模已突破万亿元,位列行业之首。
据易方达基金指数研究部人员介绍,指数产品的投资运作远非“简单复制”,从跟踪误差的控制、超额收益的获取,到全流程的风险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技术细节。指数投资的专业性,体现在管理人对细微之处的极致追求和经年累月的打磨之中。
紧密跟踪标的指数是指数投资的首要目标,跟踪误差的控制能力直接体现基金公司的专业功底。
上述指数研究部人员分析称,指数基金跟踪误差主要来源于股票仓位偏离和个股权重偏离,因此精准控制跟踪误差在于尽量保证指数基金的持仓组合与指数成份股权重分布一致。基金经理需在两方面下功夫:一是做好基金股票仓位管理,预留适当现金以保障基金安全运作,二是深入钻研指数编制规则,持续监控指数成份股的偏离程度,针对成份股定期调整、股本变动等事件进行优化处理,保证投资收益紧跟指数表现。
易方达基金旗下指数产品在跟踪误差控制方面表现突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公司旗下A股ETF近一年相对全收益指数的规模加权跟踪误差为0.14%,在ETF规模前十的基金管理人中位居前列。
在精准控制跟踪误差的基础上,通过精细化管理创造超额收益,既是指数投资专业化的进阶方向,也是提升投资者体验的关键。这一过程既需要不断优化各类成本,也依赖于可持续的收益增厚策略体系。
上述指数研究部人员表示,由于指数基金在运作过程会产生运营、交易等费用,管理人可以从多维度降低成本。在运营方面,不断减少管理、托管、指数使用、信息披露、审计费等成本;在交易端,一方面优化指数基金的交易佣金等固定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尽可能控制可变交易成本,降低市场冲击、控制买卖价差和机会成本等。
指数基金收益增厚策略要求高胜率、可持续且风险可控,常见的包括新股申购、流动性补偿策略等。流动性补偿策略涵盖大宗交易、询价转让,其原理在于股票的询转、大宗、非公开发行价较市场价存在较大折扣,指数基金通过获取流通受限股票替代原有持仓,可以有效降低综合持仓成本,稳定获取超额收益。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易方达基金旗下超110只指数产品的管理费率均采用股票指数基金中最低一档的0.15%/年,数量居行业第一。此外,在积极让利投资者的同时,易方达基金也致力于为投资者获取稳定的超额收益。
此外,上述指数研究部人员认为,指数业务专业性不仅体现在投资环节,更贯穿产品从发行到存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一套覆盖发行上市、日常运作、风险监控、应急处置的完整体系,是产品长期稳健运作的保障。与此同时,提升指数业务的专业性,还离不开基金公司投研、交易、IT等平台体系的系统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