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5 22:34:49 股吧网页版
中国科创体系“3+3”区域格局基本形成,还有这些地方在排队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李秀中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区域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东部的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西部地区的三大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全国创新体系中的核心策源地。

  11月以来,武汉、成渝地区和西安先后召开央地共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介会;今年上半年,北京、大湾区和上海也分别举行了部市、央地共建国际创新中心工作推介会,这意味着已经形成了“3+3”的格局。

  6地获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11月19日,央地共建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在西安召开。在此之前,11月5日,央地共建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在武汉举行;11月17日,央地共建成渝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在重庆召开。

  今年上半年,三大国际创新中心的工作推介会也已经召开。5月6日,部市共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6月20日,央地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在广州召开;7月27日,部市共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在上海举行。

  从今年召开的这6场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可以看出,目前全国已经形成了位于东部地区的三大国际创新中心和位于中西部地区的三大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3+3”格局。

  今年8月,长沙市科技局在“问政湖南”平台上回复网民咨询时称,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布局,已批准建设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创中心,以及成渝、武汉、西安等区域科创中心,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创新格局。

  这个答复还称,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关键载体。其建设旨在集聚优质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策源地和产业创新高地,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光向第一财经表示,截至目前,也就是说“十四五”结束的时候,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区域核心布局已基本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聚焦全球创新资源,侧重原始创新的策源发展;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最主要是带动区域的协调发展。

  陈光表示,成渝、武汉和西安三个区域获批的核心原因在于三者兼具资源优势和战略地位,都有丰富的科教资源、扎实的产业基础和突出的战略区位。他说,这些城市高校和研究院所集聚,人力资源众多,同时,在西部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具有领头的位置。

  实际上,各地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已经在持续推进。

  根据官方资料,2023年11月,中央科技委印发《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强调成渝地区要打造航空与核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创新高地,形成支撑西南地区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大后方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重要策源地。2025年1月,中央科技委印发《关于新时期进一步加强成渝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成渝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点任务。

  多地排队

  虽然现在已经形成“3+3”格局,但是,陈光认为,这并不是最终的定格,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产业化和产业基础创新并不一样。随着中国的发展和需求,将来还会有其他的一些区域成为国家创新网络当中的重要核心成员。未来会有更多的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创新集合点出现。

  实际上,在“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之后,全国有十余个省市提出争创科技创新中心。在前述地区先后进入“国家队”之后,其他省市利用两会更加积极发声,争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其中,最近几年,湖南一直在争取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湖南代表团提交了全团建议《关于支持长株潭培育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又提交《关于支持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建议》,建议内容包括支持长株潭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今年8月,长沙市科技局在“问政湖南”平台上回复称,长株潭地区作为湖南科技创新的核心载体,具备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坚实基础,我们将持续发力、精准对接,主动融入国家区域科技创新建设。

  不仅如此,郑州、济南、南京、杭州、沈阳、大连等城市也在积极争取。

  早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南代表团就提交全团建议,恳请国家支持河南依托郑州都市圈“1+8”市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2022年,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科技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力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打造黄河流域原创策源地。

  根据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布局,辽宁省大连市还出台了《关于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成科技强市的实施意见》《大连市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

  从2022年到2025年,连续4年的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争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今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积极争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动力变革、动能转换。

  在争创过程中,各地也开始抱团获得更大机会。

  2022年,河南、山东两省向科技部报送了《鲁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规划(2022—2035年)》。之后,河南省政府办公厅与山东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布《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实施方案》。这一方案强调“争创鲁豫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加强山东半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同联动,打造黄河中下游协同创新共同体。”

  2024年7月25日,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发布《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加强长三角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深入推进张江、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作共建,支持南京、杭州—宁波创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陈光表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区域发展会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第一,显著地壮大区域的战略科技力量,推动一些战略产业关键技术的突破,也能为其特色产业迅速补齐短板,夯实区域的竞争力。第二,带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培养科技产业的领头企业,形成若干创新性产业集群等。

  不仅如此,他认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以城市为载体,或者是以城市群作为载体,那么实际上,它更重要的功能是要通过城市创新中心带动辐射周边,然后形成一个创新的共同体,推动产业更新,也能够优化创新生态,因为需要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政策布局和资源的汇聚,这样会形成高端人才的聚集。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