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5日举办的2025富达中国投资论坛上,全球资管巨头富达国际发布了其对中国市场的前瞻展望。该机构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叙事正在从总量追赶转向技术引领的范式革命,在这一历史性转变中,全球投资者低估了中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的创新动能与商业潜力。
展望2026年,富达国际认为,中国科技股仍有望延续上涨行情,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和创新消费有望成为四大投资主线。

中国企业竞争力被低估
富达国际认为,当前全球市场对中国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评估存在显著低估。
富达国际全球多元资产主管马修·奎夫(Matthew Quaife)表示,中国在AI领域的突破,推动离岸与在岸科技股在2025年双双取得亮眼表现。得益于中国自主的AI生态系统、庞大的国内市场、积极的政策支持以及技术消费群体的持续扩大,AI技术将加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这为科技股在2026年及未来的持续表现提供了坚实支撑。
富达国际基金经理戴尔·尼科尔斯(Dale Nicholls)认为,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植根于三大核心支柱:强大的供应链基础、迅速的市场渗透能力,以及积极的国家政策支持。具体可从三个层面深入理解:
第一,在市场份额与供应链方面,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实际市场占有率往往高于其在供应链中的表面可见度。以电池产业为例,中国企业已确立全球主导地位;而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中国不仅在技术普及率与应用场景广度上领先,更孕育出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公司。
第二,在生物医药与高科技领域,中国企业的全球份额正快速提升,尤其在基因与细胞治疗等最具潜力的细分方向表现突出。从全球临床试验数量来看,中国占比显著且持续增长。其背后驱动因素包括强劲的国内需求、持续优化的监管环境,以及全球资本对中国创新药企日益增长的认可与投入。
第三,在商业模式的全球化输出方面,中国企业正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等,将电子商务、商业服务等成熟业务模式成功复制到新兴市场,逐步降低对传统欧美市场的依赖。这一趋势为中国服务业与科技公司打开了全新的增长空间。
看好中国四大领域投资机会
在2026年的投资布局中,富达基金基金经理张笑牧提出了四条清晰的主线,认为这些领域将充分受益于中国的产业升级和创新浪潮。
首先是人工智能。张笑牧强调,AI产业价值链极长,从上游芯片、服务器,到中游大模型,再到下游行业应用,各个环节都蕴含丰富机会。
其次是商业航天领域。中国正将制造业能力向更高维度延伸。这一领域既代表技术巅峰,又具备卫星互联网等广阔商业化前景,展现出国家战略与市场活力的有效结合。
第三是低空经济。中国在电池技术和无人机领域的全球领先优势,正转化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产品的商业化落地机会,城市空中交通和物流配送市场潜力巨大。
第四是创新消费。随着中国消费者需求从“量”向“质”升级,智能家居、新国潮品牌等新兴消费形态持续涌现,推动消费市场结构性变革。
继续布局AI产业
对于近期争议较大的人工智能板块,富达国际旗下多位投资专家仍持积极态度。
马修·奎夫表示,AI的发展前景已日趋明朗,这项技术有望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并改善企业利润率,因此市场愿意为整个AI产业链维持较高估值。然而,由于AI产业链覆盖广泛,到2026年仍存在多样的投资路径。
“我们将继续布局AI价值链中的核心环节,包括超大规模云服务商和芯片制造商,同时也将关注那些估值较低、正加速追赶的受益企业,以挖掘其中的潜在机会。”马修·奎夫称。
富达国际首席股票投资官Niamh Brodie-Machura预计,人工智能投资热潮仍将主导2026年市场,由AI驱动的盈利增长趋势将在2026年延续,但投资者需要认识到因其商业化路径尚未得到验证,风险也在累积,而关键是要识别那些能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盈利和现金流,来支撑其当前估值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