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贯通,八桂向海。承载着广西向海图强梦想的平陆运河,正一路穿越山岭,冲刺联通江海的目标。
平陆运河建设调度指挥中心内,巨大的屏幕实时显示着进度管理、安全预警、质量管控等信息;在马道枢纽观测台极目远眺,近200米高的边坡下,数十座塔吊有序作业……历经3年建设攻坚,一条世界级运河正以磅礴之势奔涌而来。
攻坚克难
日前,记者来到马道枢纽船闸底部。在高42米、宽34米、长300米的闸室内,正在安装的人字门尤其引人注目。
马道枢纽下闸首人字门高近40米,由10节结构件拼装而成,总重1311.5吨,其中最重的一节146吨。“在狭窄的空间内交叉作业吊装这么大的结构件,既不能影响别的环节,又要保证吊装精度,是施工面临的最大挑战。”平陆运河集团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副部长陆冠臻说。
为实现垂直误差小于1毫米、整体定位误差小于4毫米的安装精度,施工人员反复推演,持续优化安装流程,保证毫米级吊装精度控制。
这样的攻坚场景贯穿运河全线。9月30日,平陆运河永福大桥拱肋顺利合龙,为年底建成通车奠定坚实基础;10月4日,青年枢纽成功吊装最后一节人字门,进入启闭机、机电设备安装阶段……
平陆运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34.2公里长的5000吨级航道、3座双线船闸航运枢纽,需开挖土石方约3.15亿立方米、船闸主体浇筑混凝土584.6万立方米,建设体量与施工难度均位居国内同类工程前列。
面对艰巨复杂的施工任务,平陆运河建设管理团队构建实时监测网络,实现人、机、料等要素“一网感知”。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将科技与工程建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项目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截至11月10日,平陆运河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624亿元,土石方开挖和枢纽船闸主体混凝土浇筑完成量分别超94.2%、97%,航道基本成型段的施工长度完成率超86.9%。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平陆运河项目近2万名建设者,投入3500多台(套)大型机械设备持续坚守奋战在施工一线,推进枢纽船闸混凝土浇筑、金属结构安装,全力以赴完成2026年建成通航目标。
科技赋能
在平陆运河建设调度指挥中心,屏幕上运河全线三维数字化地图实时更新。通过整合卫星遥感、BIM模型等技术,该系统能精准预测72小时水位,应急指挥可一键连线现场处置突发情况。
平陆运河集团科技信息部部长闫强介绍,运河建得又好又快,科技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例如,平陆运河工程首次将自动布料机应用于河道枢纽混凝土浇筑,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裂缝风险;智能温控系统实现混凝土温度实时监测、预警与自动调节,保障浇筑质量及后续工序衔接等。
运河施工最高峰时,一天要浇筑1.6万立方米混凝土。技术人员在混凝土中预埋1万多个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内部温度场变化,并自动调节通水流量和水温,有效将内外温差控制在20摄氏度以下,减少裂缝的产生。
科技同样应用在桥梁工程的攻坚中。永福大桥面临拱肋线形控制精度高、高空焊接作业难等挑战,建设管理团队采用“先梁后拱”施工工艺,通过“步履式顶推”完成钢格子梁架设后,再在桥面搭设支架、利用门式起重机进行拱肋节段对称吊装,有效保障了施工安全与质量。
为建设运河全生命周期建设运营管理体系,项目成立全国首个运河实验室——广西现代运河实验室,开展42项课题攻关,推广“四新技术”220余项。其中,世界最大内河省水船闸采用叠形三级省水池方案,每次通航可节约60%用水;全球最快输水阀门系统启闭速度达同类产品的2倍至4倍。
“运河实验室聚焦全生命周期运河技术研发,还将推进自主航行船舶、智能调度系统等交通强国试点项目,构建‘船闸—港口—货物’全流程自主化运行体系。”闫强说。
绿脉永续
在青年枢纽鱼道的监控室,屏幕上不时闪过一条摆动的浅红色轨迹。平陆运河集团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工程师陈柱告诉记者,那是超声波监测到鱼儿逆流而上了。
1959年,当地修建青年水闸以解决茅尾海海水倒灌问题,但也导致花鳗鲡等鱼类失去了洄游路径。如今,这条480米长的竖缝式鱼道打通了中断66年的鱼类洄游通道,对维护水生动物种群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这样的生态守护细节贯穿工程始终。平陆运河全力打造全国首个碳中和运河,构建覆盖九大领域的绿色工程评估体系,已建成段生态护岸率达86%,远超行业50%的标准。
马道枢纽糖料蔗示范园里的甘蔗长势喜人。运河开挖的土石方,经过翻耕施肥、布设滴灌变成了沃土。面对3.15亿立方米的巨大开挖量,项目搭建土石方综合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累计用2.1亿立方米土石方填充山谷沟壑,为当地净增耕地1.41万亩。
绿色发展理念体现在低碳建设的方方面面。新福水上综合服务区作为运河首座绿色补给站,配备3个5000吨级泊位及污染物接收系统。服务区附近的河道与航道之间的新月形小岛,是运河的生态涵养区之一。运河通航后,岛上绿植将与运河两岸的生态廊道相互呼应,形成水清岸绿的生态美景。
据测算,运河建成后,西南地区货物出海航程将缩短超560公里,每年节省运输费52亿元。不久后,运河将如银色丝带穿梭于青绿之间,一端连着北部湾港的巨轮鸣笛,另一端连着西南腹地的产业脉动,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注入澎湃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