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场对2026年全球经济走势比较关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5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2%,较今年7月预测值上调0.2个百分点;2026年将增长3.1%,与7月预测值持平。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这显示多重不确定因素下,全球经济重新进入温和增长与高不确定性交织的阶段。
程实认为,全球经济迈入以财政主导为特征的新阶段。伴随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持续减弱,国际贸易不确定性与地缘政治风险显著上升,主要经济体普遍加码财政扩张以对冲下行压力。2026年,预计全球经济的政策主导将继续从财政层面发挥效力。
在程实看来,一方面,全球债务水平屡创新高的现实环境中,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和调控空间明显受限。高债务水平使利率调整与财政稳定的关联更为紧密。另一方面,通胀黏性仍未完全消退,货币政策必须在维持紧缩以稳定物价和避免经济过度放缓之间谨慎权衡。过早转向可能重启价格压力,动摇政策信誉。面对人口老龄化、能源转型、科技竞赛与供应链韧性重塑,财政政策承担起产业塑造与战略投资的关键使命。
巴克莱日前也对记者表示,明年货币政策传统宏观驱动因素影响力将减弱。预计多数主要央行在2026年将保持观望状态:欧洲央行的活动将暂告一段落,英国央行的降息也接近尾声,日本央行还将加息一至两次;并预计美联储还将降息三次,新任主席的就任不会引发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
对于美国经济方面,程实表示,美国投资与消费的内生动力已逐步放缓,未来随着库存周期回落和企业支出趋于谨慎,前置性动力逐步弱化可能使得需求增长面临一定压力。
程实预计,2026年美国货币政策回归中性利率水平,利率回落至3%—3.25%,经济增速方面维持1.8%左右的GDP同比增速。随着关税影响逐步传导至消费端,通胀回落路径面临不确定性,预计2026年通胀水平保持在2.9%左右。
在全球投资展望方面,巴克莱认为,2026年美国科技股表现将继续引领市场。这主要得益于AI驱动资本支出的持续增长,以及云服务和数字广告业务保持两位数的稳健增速。尽管近期部分个股的回调是由于市场出现合理的质疑情绪,但只要美国劳动力市场不显著恶化,大型科技股整体仍将受益于强劲需求。
巴克莱同时也看好中国股票。该机构认为,中国股票在2025年表现相当不错;所有中国股票权重较高的主要指数都表现良好,港股市场更是成为今年表现最好的市场之一。此外,相较于其他主要市场股票而言,中国股票估值仍相对较低,以上海证券综合指数为例,其市盈率仍处于十几倍的低位。
巴克莱还称,当前A股市场涨幅显著落后于恒生指数的上涨行情,后续存在补涨空间。此外,中国家庭储蓄规模庞大,这也将为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恒生指数在2025年成为市场焦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科技、创新药领衔港股市场上演了一场牛市,恒生指数涨幅一度超过30%,恒生科技指数的涨幅更是一度超过50%。
瑞银日前发布的研报也称,相比其他新兴市场,更看好中国股票和人民币。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杜猛也称,A股市场整体估值仍然合理甚至相对低估,国际投资者和国内居民部门对中国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也还处于相对低位。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对记者表示,中国的科技牛行情并没有结束,虽然这段时间科技股出现了获利回吐,出现了一定的调整,但并不是行情的终结,而是行情上涨过程中的正常调整。并预计2026年中国的牛市将会延续,上涨节奏可能会放缓,但是各个板块将轮动起来,从而赚钱效应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