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24时,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迎来年内第10次下调。
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披露,近期国际市场油价波动运行,根据11月24日的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与上次调价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对比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自11月24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降低70元和65元。
折合成升价,每升92号汽油、95号汽油和0号柴油的降幅分别在0.05元、0.06元和0.06元。今年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已经经历23轮调整周期,其中7次上调,6次搁浅,10次下调。
本轮成品油零售调价周期内,国际原油价格整体呈现宽幅波动走势,受此影响,对应的原油变化率在负值范围内低位波动。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高青翠指出,零售价下调兑现后,消费者用油成本有所下降,油箱容量在50升的小型私家车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比之前少花2.5元。以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在8升的小型私家车为例,到下次调价窗口前的半个月内,消费者用油成本将下降4元左右。
物流行业,以月跑10000公里,百公里油耗在38升的重型卡车为例,在下次调价窗口开启前,单辆车的燃油成本将减少106元左右。此外,本次下调落实后,国内实行一省一价的地区92号汽油将全面进入“6元时代”。
市场人士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下调的概率较大。
本轮调价周期内汽油柴油批发市场价格回涨
本轮成品油零售调价周期内,国内成品油市场汽油和柴油的批发价格出现回涨。市场人士指出,虽然周期内国际原油呈现跌势,但由于前期汽油柴油价格持续下跌,上游整体利润端承压,叠加社会库存相对偏低,刺激上游挺价意愿增强,中下游追涨入市带动市场成交好转,汽油柴油价格出现回涨,其中柴油由于刚需支撑尚存,价格涨幅大于汽油。不过,随着天气进一步转冷,柴油刚需预期受到抑制,且汽油需求淡稳局面难改。
金联创分析师蔺欣彤指出,当前汽油市场无节假日利好,终端消费以居民日常短途出行为主,整体需求维持淡稳的局面。随着天气降温,柴油负号资源供应和需求均有增长,以及考虑到后市户外工矿、基建等开工受天气限制将增大,近期市场有适度赶工的操作,这对柴油刚需形成一定支撑。但个别前期检修的炼厂复工,带动地方炼厂开工率上升,供应端施压油价。同时,国际原油维持区间震荡运行,变化率负向波动下,市场心态难寻提振,业者择低入市、按需操作为主,汽油柴油整体成交提升受限。
隆众资讯分析师夏文红指出,本轮调价落地后,新一轮计价周期中原油变化率以负向开端,对成品油市场的指引作用趋于弱化。11月暂无节假日因素支撑,但受冬季北方地区新能源汽车使用率下降影响,汽油需求预计将保持平稳运行;柴油方面,随着北方气温下降,其刚需有所回落,加之北油南下前期局部资源紧张的局面已有所缓解。进入11月下旬,主营单位面临较大的销售任务压力,将继续推行低价冲量策略,预计下一周期汽油、柴油价格仍存在下行空间。
本轮调价周期内国际原油价格宽幅波动
本轮计价周期内,国际原油价格呈现先扬后抑的宽幅波动走势。
从供应端来看,原油供应过剩格局进一步成为共识。OPEC最新评估指出,全球原油市场已从每日短缺40万桶逆转为过剩50万桶,正式进入结构性供应过剩阶段。EIA数据也同步佐证,据预测,2025年全球液体燃料供应量将达到1.06亿桶/日,而需求量仅1.041亿桶/日,近200万桶/日的供应盈余已经出现。而未来两年新增产能的集中投放正在加剧这个情况,2025年全球石油产量预计增长300万桶/日,其中中东、北非和拉美地区成为主要增长极。
不过,11月初欧佩克+八国决定12月增产13.7万桶/日,与此前10月、11月增产计划一致,明年第一季度暂停增产,此举将加剧四季度的原油供应压力,但对于明年一季度的供应压力意外减轻。随着OPEC+产油国放缓产能扩张节奏并暂停明年一季度原油产量扩张势头以后,油市供应端预期出现修正预期。
市场人士预计,后市原油价格将维持弱势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