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数今日集体小幅上涨,截止收盘,沪指涨0.05%,深证成指涨0.37%,创业板指涨0.31%。沪深两市成交额超过1.7万亿,较上一交易日缩量逾2000亿。行业板块多数收涨,船舶制造板块大涨,航天航空、互联网服务、工程咨询服务、通信设备、游戏、软件开发、文化传媒板块涨幅居前,能源金属板块逆市大跌。个股方面,上涨股票数量超过4200只,近80只股票涨停。
2025年11月27日至30日,2025亚洲通用航空展将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盛大启幕。"本届通航展紧扣“通用航空与低空经济互促发展”,全方位展示全球通用航空及低空经济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众多展品为“首展”“首秀”。此外在日前召开的2025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启动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据2025中国航空产业大会消息,预计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030年有望突破2万亿元。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背后,是低空装备产业的全面突破。我国已有969家企业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产品信息系统完成了登记注册。
兴业证券表示,目前,我国商业航天正处于发展突破阶段,万星规模的“星网”和“千帆”星座均已启动组网建设,产业发展有望迎来重大加速拐点。中信证券指出,商业航天司的成立将有效整合多部门相关职能,卫星产业发展有望在更高层面实现统筹协调,商业航天发射审批、卫星运营牌照发放等关键环节的推进效率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兴业证券: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有望迎来重大加速拐点
政策表述上,“航天强国”与制造强国等并列,标志着航天产业已上升至国家战略核心层面。而要实现“航天强国”目标,发展商业航天将是必经之路,有助于促进航天活动从“任务驱动”向“需求牵引”转变,推动产业规模升级发展。目前,我国商业航天正处于发展突破阶段,万星规模的“星网”和“千帆”星座均已启动组网建设,产业发展有望迎来重大加速拐点。根据两大星座组网规划“十五五”期间运载火箭发射次数和卫星需求将有显著提升,建议关注运载火箭和卫星制造环节业务机遇。
中信证券:卫星产业发展有望在更高层面实现统筹协调
国防科工局官网近日发布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其中,招聘“商业航天司航天监管岗”,意味着商业航天司这一关键职能机构已正式成立。在发射端,中型运载火箭即将首飞,助力星座大规模组网。目前GW、千帆星座均超百星在轨,应用端落地在即。该机构认为,商业航天司的成立将有效整合多部门相关职能,卫星产业发展有望在更高层面实现统筹协调,商业航天发射审批、卫星运营牌照发放等关键环节的推进效率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华西证券:卫星应用当前呈现多点开花态势
卫星应用当前呈现多点开花态势,通导感算一体化、天地一体组网、算力动态调度等新业务模式不断涌现;随着可回收火箭技术成熟,预计“十五五”期间每年卫星发射数量将实现100%-200%以上的高增长。
西南证券:产业链规模化发展态势清晰
“十五五”规划建议加快航空航天、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国家战略聚焦低空经济新赛道,各地相继出台低空经济发展纲领性政策,国资央企密集成立低空经济公司。从应用场景来看,低空物流、低空文旅等应用场景先行。头部 eVTOL 主机厂订单陆续落地,海外拓展迅速,产业链规模化发展态势清晰。
华泰证券:商业航天板块迎来三重拐点
商业航天板块迎来“政策面”“业绩面”和“技术面”的三重拐点。政策面,十五五规划首提建设航天强国目标;业绩面中国星网今年实现密集组网,垣信重启发射,组网任务迫切,有望带动上游卫星制造等环节业绩兑现;技术面国内民商火箭公司继续加快IPO步伐,朱雀三号、天龙三号等首次发射节点将近。建议关注卫星互联网及其配套产业链。
中国银河:商业卫星产业即将进入需求侧牵引与供给侧支撑双向发力的新阶段
卫星物联网商用试验将推动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从上游制造向下游应用端延伸,这意味着商业卫星产业即将进入需求侧牵引与供给侧支撑双向发力的新阶段,产业闭环有望成型。卫星物联网依托天基网络,可实现对低空飞行器的全球范围实时追踪与数据传输,能精准补齐低空经济的通信短板。卫星物联网已成为串联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两大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纽带,推动二者实现深度耦合与协同发力,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参与企业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一切后果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