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农业农村部在云南楚雄召开全国乡村工匠培育暨脱贫人口务工就业“两稳一防”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继续实施好返乡回流脱贫人口促就业专项行动,防止形成规模性返乡滞乡”。这不仅抓住了巩固脱贫成果的“牛鼻子”,更彰显了对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的深切关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防返贫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国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与收入水平实现了“双稳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不过也要看到,当前部分行业生产经营面临挑战,可能对脱贫人口就业造成冲击,必须提高警惕、有效应对,避免出现规模性返乡滞乡的风险。
在此背景下,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通过精准发力,将为返乡脱贫人口铺设一条回得来、留得住、能致富的康庄路。
脱贫人口在外务工期间虽然积累了一定经验和资金,但在返乡创业时,往往面临启动资金不足等现实困境。金融机构可主动作为,当好他们创业路上的“引路人”。一方面,针对有创业意愿、具备一定技能但缺乏资金的返乡脱贫人口,开发专属信贷产品,如“返乡创业贷”等,并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给予利率优惠,提高放贷效率;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做好金融知识宣传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金融知识下乡活动,讲解信贷政策、理财知识、防范金融诈骗等内容,帮助返乡脱贫人口不仅“敢贷、会贷”,还能“用好贷”。
同时,金融机构还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返乡脱贫人口信息库和融资需求清单,实现精准画像、精准对接。推动线上线下金融服务融合,让返乡人员在家门口就能便捷获取咨询、申请、还款等一站式金融服务。
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返乡脱贫人口留得住、能致富的重要支撑。为此,金融机构可结合各地资源禀赋,聚焦乡村产业发展,重点支持返乡脱贫人口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创造充足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
特别是,金融机构要着力于“造血”,激发其内生发展动力。对于有创业潜力的返乡人员提供创业孵化贷款,引导返乡人员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智慧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引导和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金融机构还可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金融支持,提升乡村吸引力,让返乡人员安居乐业。
让返乡脱贫人口回得来、留得住、能致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社会各界携手共同发力,协同推进。如此,才能真正将返乡脱贫人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让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