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飞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方案》明确,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探索不同类型地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模式路径,引领带动周边乃至更大区域乡村全面振兴。这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绘制了清晰蓝图。
笔者认为,银行作为金融主力军,需主动扛起责任,将信贷投放、产品创新、服务升级与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任务精准对接,以金融活水滋养乡村振兴沃土。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的核心任务。银行可以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构建“一县一策”的精准服务体系,围绕“种、养、加、销”全链条开发信贷产品,推出“农业保险+信贷”组合服务,通过活体抵押、林权抵押等创新担保方式,破解农业经营主体抵押物不足的难题。
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银行可以聚焦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等重点项目,创新投融资模式。在农村道路、供水供电、数字乡村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可积极对接政府专项债项目,探索“政府风险分担+银行信贷支持”的合作模式,通过延长贷款期限、优化还款方式,降低建设主体融资成本。
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和农村科技改革创新,是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的重要支撑。在乡村治理领域,银行可联合政府部门整合农村信用信息,参与县域信用体系建设,将文明乡风建设、基层治理成效纳入授信评价指标,通过信用激励引导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在科技赋能领域,要推进种业振兴和农业科技金融服务,针对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农业生物育种等项目,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研发贷”等产品,支持种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并购重组,助力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
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同推进。银行可以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对接协作,积极对接财政补贴、风险补偿、产业引导基金等政策资源,构建“政银企社”多方协同的服务生态。
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既是使命也是机遇。银行需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深耕县域市场。通过一系列措施,让金融资源真正下沉到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高质量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