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对外发布了《具身智能十大观察》研究报告,从十个角度观察具身智能的技术突破、产业发展、应用场景和治理体系等。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这份报告中的十个观察结论包括:一是大模型与多模态融合是发展具身智能的核心驱动技术;二是核心零部件和高端模型算法等关键节点仍存在瓶颈;三是工业制造成为具身智能多元化应用场景的首要突破口;四是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五是数据治理与隐私保护至关重要;六是提前布局伦理和安全的标准规范护航产业发展;七是智能向善是具身智能产业的终极目标;八是具身智能呼唤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九是扶持政策加速具身智能创新和应用;十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报告详细拆解了具身智能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全景图。其中上游环节主要聚焦于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供应。核心零部件涉及芯片、传感器、控制器、电机、通信模组、能源管理系统;核心软件则包括AI算法和云服务能力。中游环节主要是具身智能产品的制造和系统集成。下游则是具身智能产品的广泛应用场景。
在业界最为关注的落地应用方面,报告认为:“工厂场景有望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最先实现规模化落地的突破口。”原因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厂环境中的应用相较于其他场景已显现出五个方面的优势潜力。第一,工厂场景中的任务明确,流程标准化程度高;第二,与家庭环境或开放道路相比,工厂环境通常更加结构化和可预测,可降低机器人感知与决策的复杂度;第三,大多数现代工厂已具备一定的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系统,为机器人集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数据接口支持;第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演进推动实用化;第五,在制造业面临人力成本上升、用工短缺的大背景下,具身智能机器人可以有效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可靠性,具备显著的经济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研究报告中的这一观察判断,与今年下半年以来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密集获得商业订单及加快产品交付等动态一致。如在海外市场,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在弗里蒙特工厂中部署和应用,FigureAI的Figure02机器人在宝马北美工厂测试搬运和装配工作;而在国内市场,优必选一次性交付数百台人形机器人Walker S2,分批投入产业一线应用,覆盖汽车制造、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具身智能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智元机器人的精灵G2机器人获得龙旗科技、均胜电子的采购订单,进入消费电子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等工厂场景。
除此之外,研究报告指出,具身智能产业竞争和国际竞争均呈现日趋激烈的态势。从产业竞争观察维度,科技巨头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整合产业链资源,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初创企业则更注重技术创新和差异化竞争,通过在特定领域的技术突破,满足细分市场的需求。这两大类企业组织在市场中各具优势与挑战,与巨头企业相比,初创企业往往具有创新活力和灵活性,但却又面临资金短缺、技术人才留住困难、品牌认知度低等挑战。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观察结论从今年以来初创型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密集融资潮也可以得到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