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高江虹
澳大利亚几家主要航空公司日前宣布,将于12月开始陆续禁止在航班上使用充电宝或为充电宝充电,以降低机舱内火灾风险。
这些安全措施将适用于所有国内和国际航班,且不会给予任何豁免。
维珍澳大利亚航空公司禁令将从12月1日起执行,澳洲航空公司及其旗下的澳航支线、捷星航空则将于12月15日起实施禁令,根据新规,旅客在机舱内只能使用座位上的电源或USB接口为手机、电脑、耳机等电子设备充电,但不能为充电宝充电,也不能使用充电宝为电子设备充电,同时航空公司还要求旅客必须把充电宝放在身边、前方座位下方或前方座椅口袋内等易于拿取的位置。
澳航允许把充电宝放在座位附近的头顶行李舱内,但维珍航空禁止这类行为。与此同时,此前禁止在托运行李中放置充电宝的规定依然有效。
澳航支线航空公司和维珍航空均允许每名旅客携带2个充电宝登机,单个充电宝额定能量必须小于160Wh,充电宝上的参数指标必须清晰可见。
维珍航空还规定,携带额定能量小于160Wh但大于100Wh的充电宝必须事先征得航空公司同意。超过160Wh的设备全面禁止携带。
澳航系列航空公司和维珍航空还宣布,没有任何充电宝可以豁免。有医疗需求的乘客仍可携带电池驱动的医疗设备登机,但不能在机上为电池充电。
澳大利亚航司之所以开始执行这一最严禁令,源于多起锂电池事故。
2025年7月,维珍澳大利亚一架从悉尼飞往霍巴特的航班因移动电源在头顶行李舱内起火,导致机舱充满浓烟,航班紧急中断。这是因为飞机巡航时舱压降至0.6个大气压,锂电池内部气体可能因气压骤降膨胀爆裂;同时,客舱冷却系统有限,一旦起火难以快速扑灭。
这种状况过去几年频繁发生,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数据显示,2020-2022年全球涉及锂电池的航空事故增长92%,澳大利亚平均每名旅客携带4件锂电池设备,风险呈指数级上升。
为了控制风险,今年多国已经对锂电池实施禁令。例如,我国民航局规定单个充电宝容量不得超过100Wh(约27000毫安时),总容量不超过160Wh,新加坡航空、国泰航空也实施类似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