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避险情绪升温的背景下,不同赛道的ETF建仓节奏分化拉大,机构持基比例也有显著差异。
多只公募ETF新品将开始密集上市交易,“新星”与“老登”之间的策略差异拉大,其中传统赛道ETF的机构持有人参与比例高,且基金经理的股票覆盖速度也更快。相比之下,前期热度高、募集顺畅的赛道ETF则出现散户占比高、机构参与弱的现象,且相关ETF的股票建仓也格外谨慎。
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吸取同赛道ETF的前车之鉴,以恒生生物科技ETF品类为例,该赛道募集资金顺利、散户参与积极的ETF大多亏损,而募集资金困难、机构参与比例高的ETF则是少数获利的品种。
ETF新品建仓节奏显著分化
机构持有人、基金公司对不同种类ETF的持基态度、建仓积极性,正暗含出年末市场的风格变化。
11月23日,鹏华基金公告,旗下鹏华恒生生物科技ETF将在11月27日正式上市交易,该产品募集金额为7.69亿元。其中,该ETF的场内基金份额比例中,散户投资者占比高达97.08%,机构投资者所持基金份额比例仅约3%。
该ETF的建仓策略也突出谨慎一面,截至11月20日,鹏华恒生生物科技ETF的股票仓位比例尚不足2%,所覆盖的最大一只股票百济神州的仓位也仅约0.2%。
相比之下,今年以来表现滞后的红利赛道,机构投资者参与场内份额积极性较高,11月23日,华夏港股通低波红利ETF披露将在11月27日上市交易,该产品场内份额比例中,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15%。建仓节奏上,华夏港股通低波红利ETF的股票覆盖速度较快,截至11月20日,该ETF的股票仓位已逼近30%。
今年不涨反跌的一些赛道,更成为ETF新基金积极建仓的对象。博时基金公告,旗下博时国证工业软件ETF于11月24日上市交易,该ETF覆盖股票的速度也是近期各类ETF赛道中最快一只,其在距离上市一周前,买进的股票仓位就已达到47%。
快速买进ETF的股票仓位,也与赛道内核心股股价跌幅较大有关。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博时国证工业软件ETF建仓期间的第一大重仓股为华大九天,个股持仓比例约5%,截至11月24日,该股票年内累计跌幅约16%;该ETF在工业软件赛道选择的第二大股票为广联达,后者在连续四年深度下跌后,年内的股价反弹尚不足7%。
ETF销售爆款亏损概率大
公募ETF在生物科技赛道的建仓放缓姿态,或也因同赛道出现销售爆款后的前车之鉴,尤其出现机构参与少而散户踊跃之际。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恒生生物科技ETF此前也已推出多只产品,分布在不同的基金公司。发行时间最早的一只是北京某头部公募,该只恒生生物科技ETF在2021年9月29日成立,截至今年三季度的资金规模高达61.5亿元。虽然规模庞大,但上述恒生生物科技ETF始终未能赚取正收益,截至今年11月24日,这只生物科技ETF的基金净值仅为0.82元,成立四年多来的收益率仍亏损18%。
此外,今年9月初亦有一只恒生生物科技ETF推入市场,来自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该ETF募集约9.2亿资金。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港股生物科技赛道股价表现火热,投资者热情追捧这只新基金,原本募集期限为5天时间,最终基金公司仅用两天时间就募集完成。
然而,投资者在今年9月初对生物科技赛道的热情,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反向指标。这只来自上海某公募的ETF短短两个月时间亏损已达15%,基金净值只剩下约0.85元。
汇添富基金旗下的恒生生物科技ETF,是目前该赛道ETF中少数获利的品种。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与当时港股生物科技赛道遇冷有关,而赛道遇冷恰恰成为机构投资者逆向参与的一个指标。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汇添富恒生生物科技ETF发售期间,港股生物科技赛道早已成为下跌的重灾区,该赛道ETF吸金难度较大,当时募集资金规模仅约3亿元,其中机构投资者持有的份额比例较高,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占总份额的23.93%。
募集难度高的赛道环境下,机构积极布局的现象凸显出行业的底部特征,也为汇添富恒生生物科技ETF的最终获利提供了基础条件,截至目前,该ETF今年收益率超70%,也是恒生生物科技赛道中少数取得正收益的产品。
基金积极关注低位传统行业
在年末股票赛道切换的背景下,不少基金公司的行业选择也渐有分歧,部分基金公司判断或应审慎布局热门高位行业,而低位的传统行业可能是资金拥抱的新对象。
创金合信基金公司魏凤春认为,市场正呈现出“老登行业”焕发青春的态势。近期北证50跌幅较大,且投资者仍然漠视已经调整许久的科技成长赛道。当全球投资者在考虑AI是否存在泡沫时,国内的小成本大模型马上要攻破奥特曼“算力护城河”的欢呼声也被淹没。对资本市场在演绎科技发展模仿应用重于原始创新方面,当前投资者兴趣不大,何种缘故值得深入思考。从A股权益走势看,电力设备、煤炭、石油石化、钢铁、基础化工涨幅靠前,计算机、美容护理居后,显示出市场对低位赛道的避险需求。
长城基金指出,在前期一系列促消费刺激政策驱动下,社零增速表现一度抬升至近两年来的高位,全年预计维持稳步增长,判断近期消费板块走强更多是资金轮动行为,前期的热门科技板块热度褪去,有一定股息率优势的大消费板块,可能迎来资金青睐。
华宝基金也认为,当前市场持续走强或需要宏观政策和产业逻辑进一步配合。一方面,部分新兴的科技产业正凭借技术进步的手段,通过优质供给创造新增需求,AI、机器人等产业正在经历“0到1”的技术商业化关键窗口期。另一方面,光伏、钢铁行业已经迎来了“反内卷”政策落地,若部分行业供给加速出清,股票估值或将进一步修复,后续需要观察在宽信用和经济需求端的政策节奏,若能从供需两端“双管齐下”支持实体经济,预计传统经济相关板块或迎来系统性重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