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韩昱
临近年底,财政政策跨年度衔接力度持续加大。
此前在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李大伟表示,今年为进一步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能,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需求,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财政部将继续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记者注意到,多地已启动2026年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工作。比如,湖北天门召开了2026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两重”、政府专项债项目谋划推进会,提出“深入谋划符合天门发展实际和长远利益的好项目、大项目”。会议提出要明确工作重点,紧扣天门发展实际,聚焦教育、医疗、交通、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谋划储备项目,确保项目既符合国家战略导向,又契合地方发展需求和民心所向。
再如,江西九江近日启动2026年政府专项债券需求复审工作,通过严把项目入口关、优化资金投向结构,全力推动重点项目与债券资金精准对接。经初步筛选,九江全市共申报33个重点项目,拟申请2026年专项债券资金21.13亿元,项目覆盖老旧小区改造、社会事业提升、城镇污水治理、市政和产业园区升级等重点方向。
“专项债券投资项目通常周期相对较长,需要提前谋划。”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特别是重点用于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领域的项目,对于确保“十五五”平稳开局、锚定高质量发展以及实现“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的统筹都十分重要。
“各地提前积极主动部署2026年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工作,是财政政策前置发力的积极表现。”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这体现了地方政府对稳投资、扩内需战略的高度响应,既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此外,从专项债券整体发行情况看,记者据Wind数据梳理发现,截至11月23日,年内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的总规模已达到约42315亿元。今年我国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由此计算,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已达到96%。
“今年专项债券发行工作总体表现优异,进度快、结构优、效果好,为稳定宏观经济、扩大有效投资、改善民生福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宋向清认为,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接近尾声,意味着财政政策已基本完成今年“靠前发力”的任务,为明年政策衔接和经济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应重点关注已发行债券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项目实施效果,确保每一分钱都转化为实物工作量,同时提前谋划2026年项目储备,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