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通过公募REITs形成流动性,当市场做大做强时,其实会拉动新一轮投资。”
11月21日下午,江苏省及南京市相关领导赴南京青晏阁(河西南G116社区)调研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河西南G116社区资管方兼运营方——瓴寓国际CEO张爱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采访时表示:“2026年住房租赁市场快速上涨的概率不大,但瓴寓国际中长期仍然偏谨慎乐观,原因是从土地出让情况来看,保租房集中供应已趋近尾声,到2027年会逐步缩减并趋于稳定。”
所有项目“以退定投”
NBD:瓴寓国际与紫金财险、新华资管共建租赁住房专项基金,并落地首个项目南京河西南保障性租赁社区,公司对于长租公寓的退出路径通常如何规划?
张爱华:要让长租公寓行业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实现资产的流动性。该项目在开发前端,就完成了与紫金保险、新华资管共建新的基金,然后放到类REITs去孵化,让它变成成熟资产。
所有项目“以退定投”,启动之前已经规划好了退出的时间点、投资人的要求,按照投资人关注的维度建立好风险管理模型。投资人对产品的长期持有性要求更高,不能选市场需求不足、有问题、不具备可持续性的项目。
这是一门“100块钱定生死的生意”。如果每间房的租金下降100元,1000间房的年租金就减少了120万元。在Cap Rate(资本化率)为5%的情况下,不考虑空置和收租损失等情况,1000间房在投资端的损失就是2400万元(120/0.05)。也就是说,精细化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的价值是几何倍提升的。
NBD:瓴寓国际在私募与公募REITs方面分别进行了哪些尝试?
张爱华:事实上,瓴寓国际做了三类基金。
第一类是开发型基金,即从开发阶段进入,买地、拿地或者直接购买项目,由于前端风险比后端更大,所以回报也会更高。
第二类是Pre-REITs基金,通常项目建设完成后第一年还不符合公募条件,需要再“养一养”,这个阶段就由Pre-REITs基金接手,大约1~2年时间。例如上海松江柚米社区就是典型的Pre-REITs基金参与的项目。
第三类则是在Pre-REITs基金孵化数年后,不管公募、私募,还是类似险资的长持基金,由稳健型基金承接,至少持有8~10年。
共同推动市场进一步活跃
NBD:长租赛道靠的是“精耕细作”,如何将投资有效转化为经营效益?
张爱华:一是深刻理解目标客户,二是基于客户需求设计高性价比产品,三是高效运营服务。
这些靠“人”定不出来。瓴寓国际2018年开始构建大数据与数字化系统,以租金关键因子为例,租金以地段为常量、产品溢价为关键乘数因子,以及运营系数构成。通过自研系统,将区域客户热力图与画像,结合第三方数据交叉验证,集合集成竞品数据、状态及需求分析,最后形成智能定价。这一系统已迭代至3.0版本,支持区域点位租金自动测算。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要看12套房,才会下单租一套房。而当下年轻人在需求上充满了矛盾,例如“不希望被打扰,但喜欢被看见”“审美要求高,但支付能力不足”等等。因此要把这件事情做好,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我们的客研系统积累了百亿条数据,精准地分析客户需求,通过智能化、智慧化社区体现服务,不让年轻人感受到“被管理”。
NBD:当前阶段,政策层面还可以在哪些关键环节提供更明确的支持?
张爱华:投资人是非常成熟的,在解决了资产流动性以后,会越来越看重这个行业。目前保租房公募REITs的认购比例达到1:200,一份难求,说明市场上不缺投资人。相比股票或其他上市交易的品种,保租房REITs不是流动性不够强,而是符合回报的资产不够多。
国内市场从出现公募REITs开始,到相关立法工作不断推进,标志着行业逐步走向成熟。此时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它更市场化地运作和流动。这需要政策鼓励,使过程更加简洁高效;让更多元的主体参与,共同推动市场进一步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