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产业生态,但随之而来的挑战也逐步显现:在工业、制造业领域,AI到底怎么产生价值,应该找到哪些场景?这是许多中小企业在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熊宜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AI重塑产业时期,企业主要面临“场景定位”与“投资回报”两大核心挑战。对于企业来说,AI的价值必须落到应用场景中,切实产生效率和绿色等价值。为此,企业需要推动面向市场的创新、生产运营的创新以及生态系统的创新,才能借势新的技术浪潮,加快自身转型升级。
“其中,面向市场的创新即应用AI技术和产品,解决用户痛点,切实创造价值;生产运营创新,即通过在产线、供应链、前中后台中部署AI技术,赋能企业全面提升效率,节能降碳;生态系统创新,则聚焦AI产业链中的上下游协作,不仅加速AI研发和应用落地,更强调以AI技术创建新的产业模式。”熊宜表示。
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既要求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促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蓬勃发展。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丁晓红告诉记者,工业端未来应用AI的潜力是巨大的,工业领域具备长期的数据积累,AI技术的加入能充分挖掘工业数据的价值,预测性维护、机器视觉质量检测等应用已相对成熟。通过视频识别员工走出安全区域、操作姿势不规范等异常行为,也能及时触发警报,助力生产安全。
“为夯实数据基础,企业的设备和产品必须实现互联互通并能够采集数据,同时需具备成熟的软件平台承接数据分析。企业可利用现有成熟平台或自研平台,为AI应用提供稳定基础。”丁晓红说,AI正成为工业降本增效的关键工具,能够显著提升运营效率,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的盈利性增长。工业企业正日益意识到数据价值,AI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创新与竞争力提升的核心驱动力。
AI应用涉及数据、算法、算力、应用场景等关键要素,一家企业难以全面覆盖。谈及AI落地的核心抓手,熊宜强调“生态协同的力量”,通过“创赢计划”开辟AI赛道,汇聚创新企业力量,联合研发市场所需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在新型电力系统领域,联合光伏、储能、虚拟电厂等各方构建协同生态,共同推进这一宏大体系的建设。此外,还与云服务商进行合作,利用云厂商的AI大模型引擎,开发预测性维护、微电网调度等标准化软件,再通过本地伙伴实现定制化交付,形成“基础工具—应用开发—现场交付”的完整产业链条。
在工业领域,生态协同也是大势所趋。丁晓红提出,工业领域AI未来应用有两大方向:一是从成熟应用到大规模拓展,如将设备预测性维护、机器视觉故障识别、工艺优化等经验复制推广到更广泛的工业场景中;二是协同伙伴,加快前沿领域的创新探索,在产业链中实现AI应用从“单点优化”到“全局优化”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