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碳酸锂市场真是热闹非凡,价格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11月21日主力合约直接从10万+/吨跳水到9万出头,现货市场也出现了分化——SMM指数还在涨,但上海钢联的早盘均价却跌了5700元/吨。这种冰火两重天的行情,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先看几个关键数据点:1. 今年价格走势堪称戏剧性:6月末6万→8月中旬冲上8万→9月回落到7万→11月20近10万大关→次日暴跌9%2. 供需关系正在微妙变化:2023年过剩3.5万吨,2024年过剩4.1万吨,而2025年预计会出现1.4万吨的供应缺口3. 全球需求预测持续上调:从年初的145万吨预期,到最新155万吨,2026年可能冲到190万吨
两位行业大佬的隔空对话特别有意思。赣锋锂业李良彬认为,如果明年需求增速超30%,价格可能冲击15-20万元/吨;而亿纬锂能刘金成则泼冷水说,电池大幅涨价会反噬需求,行业增长注定是结构性的。这种分歧恰恰反映了当前市场的矛盾心态。
储能市场正在成为新的变量。今年1-11月储能电芯产量同比暴涨52%,全球出货预计达520GWh。国内新能源入市政策+海外光储平价,让2026年储能市场有望再增长50%。但问题在于,下游对涨价的接受度明显分化——有库存的厂家还在观望,没库存的只能咬牙采购,这就导致成交明显缩量。
海外矿商的态度也很微妙。智利SQM虽然调高了报价,却同时砍掉了11亿-14亿美元的投资计划。他们的战略副总裁直言"保持保守看法",这种言行不一的背后,恐怕是对长期价格走势的担忧。毕竟按照历史经验,碳酸锂价格至少要稳定在10万以上半年,澳洲矿商才会考虑重启扩产。
现在的碳酸锂市场就像在走钢丝:一边是储能需求爆发带来的想象空间,一边是下游对高价的强烈抵触。期货市场的剧烈波动,本质上是在为这种不确定性定价。个人觉得,关键要看12月的备货情况——如果下游真的缺货,那春节前的这波行情可能还有戏;但如果大家都选择躺平,价格恐怕还得回8万平台盘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