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组织的《医疗健康行业智能体——淋巴瘤AI医生》标准启动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以及全宁医药、安吉迈医疗科技等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与会,共同为推动淋巴瘤诊疗领域人工智能标准化发展建言献策。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加速融入医疗行业,患者对安全、有效、可获得的智能化诊疗服务的需求正在不断提升。淋巴瘤作为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疗过程复杂且信息更新速度快,对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推动健康行业智能体标准化建设的核心使命,是让人工智能始终以患者利益为导向,服务于提升患者体验和就医质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表示,淋巴瘤诊疗路径长、专业依赖度高,AI介入须建立在严格规范和明确能力边界之上。“淋巴瘤AI医生”标准的制定,有助于建立行业基线,确保模型安全、专业、可解释,让患者在获得智能化服务的同时更安心、更放心。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表示,近年来,智能化工具在循证医学、知识更新和临床决策支持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有望缓解医生工作量大、经验传承困难等现实问题。当前,“淋巴瘤AI医生”标准的研制承载着将专家经验结构化、标准化并惠及更多患者的目标。未来,行业各界需共同推动技术完善,为肿瘤患者带来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淋巴瘤患者在整个诊疗周期中对权威信息和风险判断需求强烈,但医生资源有限,难以及时覆盖所有关键节点。”北京全宁医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圣日说,智能体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可靠支持,同时辅助医生提升管理效率。标准的制定将为行业树立统一规范,使智能化工具在安全、有序的框架下发展,为患者构建可信赖的AI诊疗辅助体系。
北京安吉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钱序介绍,公司研发并构建的“专家数智分身”系统,通过深度学习临床知识、整合随访数据、模拟专家思维,将专家经验结构化沉淀并应用于管理和随访场景,实现“专家辅助、患者互动、数据回流”。该系统旨在让医生的知识高效触达更多患者,也让患者在院外获得科学、规范、可依赖的指导,提高治疗管理连续性和安全性。
会议期间,来自国内权威医疗机构的多位专家分享了临床一线的真实需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数字健康部主任冯天宜围绕医疗健康行业大模型标准工作进展进行了系统介绍,“通过搭建AI医疗在数据质量、安全管理、模型评价、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标准化框架,为‘淋巴瘤AI医生’的建设提供重要基础。”他表示。
专家表示,“淋巴瘤AI医生”标准的制定,不仅有助于将最新指南与循证证据转化为可执行的临床建议,也有望在随访管理、风险预警、用药辅助等方面提升整体效率,为患者带来更规范、更可及的诊疗体验。
王爱华表示,未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将继续联合医院、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同推动标准深化落地并不断完善,助力人工智能在淋巴瘤诊疗领域更加成熟、安全、可靠,让科技创新惠及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