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五五”规划建议的战略指引下,房地产行业发展逻辑将迎来怎样的深层转变?“好房子”的时代命题该如何破解?建设路径又该如何明晰?
11月18日,新京报贝壳财经会客厅聚焦行业核心议题,举办了以“‘好房子’的时代命题——解读‘十五五’规划建议下房地产发展新路径”为主题的沙龙活动。活动特别邀请到中国房地产协会副秘书长李国彦,中国建科所属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郝学,北新建材党委副书记、董事张静,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炜,海尔智慧家庭华北区域负责人付海涛,北新建材战略营销部总经理毛欣飞等嘉宾。
他们横跨行业协会、设计单位、开发企业、建筑企业、建材企业、智慧家居家电企业等房地产上下游全产业链,围绕“十五五”背景下行业发展逻辑的转型方向、“好房子”打造过程中的核心堵点,以及切实可行的破局解决方案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度探讨与交流。
回归民生本质,“两手抓、两手硬”成关键路径
20多天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十五五”规划建议)有不少关于房地产的提法,诸如“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清理汽车、住房等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制度”等等。
这些提法传递了哪些关键政策信号?行业发展逻辑又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李国彦表示,中央对房地产行业发展定位发生根本性转变,从过去聚焦“物”的供给,转向以“人”为核心的民生保障。自2003年起,房地产长期承担支柱产业职能,扮演经济引擎角色。下一步则是将其核心目标回归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关注民生保障,这是理念的根本转变。

从政策表述来看,李国彦称,“十四五”规划中房地产相关内容仅有111字,重点围绕租赁住房,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而“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对房地产“着墨”更多,单独一段144字讲“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其他章节中强调“统筹推进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有序化解,严防系统性风险”。房地产被置于风险化解的首位,正是因为其作为风险源头,直接影响地方政府债务与中小金融机构安全,足见国家对房地产风险防控的高度重视。
在实施路径上,李国彦认为需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化解行业风险,另一方面提升住房品质,建设“好房子”。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实现“十五五”期间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缺一不可。化解风险是行业探索发展新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建设“好房子”是行业进入存量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化解风险的重要抓手。
在李国彦看来,行业发展逻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已从“拼规模”转向“卷产品”。经过本轮调整后,房地产仍将保持支柱产业地位。房地产直接关联几十个产业,带动作用难以替代。
付海涛认为,“十五五”规划建议下的房地产政策,核心逻辑正从“拼规模” 转向“保民生、提品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相当于为居住品质划定了新国标,这意味着未来买房,不仅仅关注面积的大小,更要关注房屋是否具备节能低碳属性、是否搭载智能生活系统,以及居住安全保障是否到位等品质维度。

“好房子”被纳入“十五五”规划建议,房地产未来发展路径愈发清晰。
付海涛进一步将“好房子”标准具象化:安全维度涵盖房屋本体与水、电、油、气等设备保障,通过智能传感器实现风险预警;舒适维度聚焦层高、噪音、温湿度等具体指标;绿色维度强调环保建材与节能低碳;智慧维度则是未来发展关键方向。
房地产底层逻辑三重变革,企业转型进入深水区
当前房地产行业底层逻辑已发生根本性变革,现场开发企业代表将其概括为三大转变:发展模式从“增量主导”转为“存量与提质并存”,市场竞争力聚焦于为住房注入新价值;住房属性从“投资品”回归“消费品”,居住消费需求成为核心;开发商角色从“建房卖房”转向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商,服务延伸成为核心竞争力。
企业层面已率先启动转型实践。张静透露,北新建材作为建材行业龙头,几年前便已启动战略转型,形成四大转变,从“工装”到“家装”,从“基材”到“面材”,从“城市”到“县乡”,从“产品”到“服务”。同时,企业聚焦百姓居住痛点,研发石墨烯采暖板等高科技产品,解决防水、隔声、保温、开裂等问题。此外,推出“十二生肖”“青花瓷”等国货潮品系列,让高品质国货走进千家万户。

“‘十五五’规划建议对‘好房子’的政策支持,将为中国建材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助力树立国货自信与文化自信。”张静说。
毛欣飞补充指出,“十五五”规划建议为行业指明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模式,推动“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型升级方向,需将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升级与提升安全舒适绿色智慧解决消费痛点深度融入企业主业。而转型升级需聚焦质量提升、绿色发展、服务升级三大方向。

房企发挥产业链“龙头”作用,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升级
围绕“好房子”建设,全产业链升级成为行业共识。
郝学表示,在房地产下行压力下,“好房子”成为带动内需、激活购买力、推动产业升级的新启动点,其核心在于实现全产业链拉通。

具体而言,郝学认为,需以工业化、绿色化、数字化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打通设计、生产、建造环节的壁垒,延伸研发与运维的价值链条。“长期以来,行业工业化、产业化虽被反复提及,但运维环节仍较为落后。对此,我们提出大空间结构体系、管线分离的设计理念,通过预设大尺度可变空间,适配未来生活需求的变化。”
“应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构建开放共享的科技型现代化产业生态。”郝学说,“目前我们企业转型中在做的一件事情是,把‘好房子’标准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案与产品,植入样板间与实际项目中,标准不再是一句话,而是一种生活。”
李国彦则强调,开发企业作为房地产业链上的龙头,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有希望通过“好房子”建设,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
王炜称,与“十四五”规划相比,“十五五”规划建议对房地产产品的定位更为清晰直接,明确提出“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标准,同时突出了改善性住房需求。这一导向与汽车行业的升级逻辑相似。在其看来,消费者之所以从油车转向电车,核心是追求更优的使用体验,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本质,也是对更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居住体验的追求。

但王炜指出,房地产行业与汽车行业存在关键差异,消费者购车后可通过4S店获得长期售后服务,而精装修住房的设备设施在十年后出现老化损坏时,往往缺乏完善的售后保障。因此,“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提升房屋品质与物业服务”,需要行业向汽车制造业看齐,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统一前端标准接口,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才能加速跨越下行周期。
业内普遍认为,“十五五”规划建议为房地产行业划定了清晰的发展路径,民生导向与高质量发展成为核心主线。随着全产业链协同升级与企业转型的持续推进,房地产行业将逐步走出调整周期,迈向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