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1月22日电 中核集团21日在北京发布了我国首个核能工业供汽碳足迹因子——“和气一号”核能供汽碳足迹因子,填补了行业空白,有助于提升我国产品绿色竞争力。
“和气一号”是我国首个核能工业供汽技术,可应用于所有类型的核电站。此次发布的“和气一号”核能供汽碳足迹因子是基于江苏核电“和气一号”项目运行情况测算的。
江苏核电“和气一号”是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示范项目,于2024年6月19日在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江苏田湾核电基地正式建成投产。该项目是继核能民用供暖后,国内实现核能工业供汽的又一核能综合利用的创新实践。
“‘和气一号’核能供汽碳足迹因子是指利用核能将海水转化为工业蒸汽,每千克蒸汽在全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江苏核电专家咨询组组长周萍说,“经过精确计算与数据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核能供汽的碳足迹仅为燃煤热电联产蒸汽的1/600、天然气热电联产蒸汽的1/100。”
周萍提供的数据说明,核能供汽在降低碳排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记者从中核集团了解到,江苏核电“和气一号”项目已稳定供汽超一年,为江苏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提供480万吨工业蒸汽,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40万吨,等效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二氧化硫184吨、氮氧化物263吨,同时每年可为连云港石化基地节省70多万吨碳排放指标,为地方打造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国内多家核电厂正在探索开展核能工业供汽。
就在“和气一号”核能供汽碳足迹因子发布当日,我国第二个投产的核能工业供汽项目——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海南核电“和气一号”也同步向中核产业合作示范区供汽。
作为核能技术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的又一示范项目,海南核电“和气一号”项目依托其1、2号机组,最大供汽能力为每小时50吨,可为园区企业生产运营提供安全稳定、清洁低碳的能源保障。
此外,全球首个高温气冷堆与压水堆耦合工业供汽项目——“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厂”项目已获核准;福清核电蓝色产业园供汽项目已开工建设;漳州能源等单位积极开展调研论证,为开展核能供汽项目工作做准备。
为更好支持核能供汽技术应用推广,业内相关碳足迹研究工作也在持续推进。
“‘和气一号’碳足迹因子的测算,只是我们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周萍说,“接下来,我们还将编制核能供汽碳足迹量化标准,搭建核能供汽碳足迹因子动态跟踪平台,并将携手权威第三方机构和高校院所,针对核能供汽项目开展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方法学研究,量化核能供汽的减排效应,让每一吨蒸汽不仅能提供热量,还能创造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