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发布会上,北京市委金融办副主任、市委金融工委副书记、市金融管理局局长曾林峰表示,高水平开放是北京金融鲜明的底色,北京正努力建设“金融开放政策实践高地”“外资金融机构兴业高地”“国际金融交流合作高地”。
他介绍,北京作为金融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积极推动一批国家试点政策在京先行先试。
跨境投融资方面,开展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业务金额超48亿美元;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业务试点,为企业节约成本超15亿元人民币;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累计开户超11.7万户。
资本市场方面,区域性股权市场实现三项创新试点,即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认股权综合服务平台试点、股权投资和份额转让试点;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进入监管“沙箱”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同时,北京不断擦亮金融领域“北京服务”品牌,筑巢引凤,成功吸引约20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特别是外资独资机构在京展业,落地了一批首家首创项目。包括全国首家外商独资机构,如摩根士丹利期货、渣打证券、汇丰保险经纪、上田八木货币经纪、安联资管;通过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吸引橡树集团、中东主权基金穆巴达拉等一批国际知名基金来京投资;全国首家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直接设立的保险资管公司——保德信保险资管正式设立;全国首家外资支付机构——贝宝支付、全国首家外资信用评级机构——标普信用评级、全国第二家个人征信机构——朴道征信、全国第二家合资银行卡清算机构——万事网联在京落地等。
曾林峰表示,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十四五”期间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搭建多元共赢金融交流合作平台。首次在内地申办金融界“奥运会”Sibos(Swift国际银行业运营大会)2024年会,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万名嘉宾参加(境外嘉宾占70%),境外报道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与举办城市联动等多个突破与创新;连续5年高水平举办金融街论坛,“国际味”一年比一年浓,今年设置5个境外分会场,达历年之最。
此外,北京市委金融办协同金融管理部门持续提升外籍人士金融服务体验,特别是在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化方面,实现了“三个率先”,即率先在两大国际机场打造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率先实现轨道交通持五大国际卡组织银行卡“拍卡过闸”,率先发布集支付、通信功能于一体的“畅游通”和“幂方卡”,让每位国际友人一到北京,就能感受到金融服务的速度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