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0日至21日,2025中国钢结构建筑生态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以“钢铁让建筑更美好”“促进中国钢结构建筑产业链融合发展”为主题,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破解当前市场需求下滑等困境,探索一条以创新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破局之路。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钢结构建筑占建筑面积的比重约为10%,而许多发达国家远远超过10%。对比之下,既看到了广阔潜力,也看清了现实差距。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夏农表示,当前正值绿色建造体系重构的重要时期,应以钢结构建筑产业链融合发展、系统创新为切口,带动材料、设计、施工、金融等环节协同协作,推动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真正成为产业链升级的内生动力。
不少行业专家纷纷指出,钢结构建筑的场景适配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从大跨度公共建筑、城市更新项目到超高层写字楼、灾后重建与海上风电平台,这一体系凭借强度高、质量轻、装配效率高等优势,正在加快从“工业建筑”向“民用住宅+城市空间”双轨并进转型。在“好房子”“城市更新”“智能制造”等国家政策引导下,其作为主流建造方式的地位日益凸显。
如果说绿色转型是钢结构建筑的“含绿量”,那么设计创新就是提升其“含金量”的灵魂。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杨明认为,钢结构建筑的诗意源于对材料特性的逻辑性组织和呈现,使之成为建筑艺术表达和空间体验的核心。
本次大会不仅是思想的盛宴,更是技术和解决方案的集中展示。“钢铁的诗意”展区展示20位国内外知名建筑师的设计作品;“一图洞见”展区通过可视化信息图系统解析钢结构在装配式住宅、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等场景中的技术体系与优势;“解决方案”专题展区围绕装配式建筑、钢铁材料与前沿技术、设计与新型建材等主题,整合设计、材料、制造、数字技术与绿色工艺,呈现覆盖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整体解决方案库。
2025中国钢结构建筑生态大会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指导、东浩兰生工博(上海)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主办,大会汇聚了来自政府主管部门、院士专家、开发建设企业、设计院所、钢结构产业链龙头企业以及金融资本机构的全产业链权威专家和领军人物,共同探索钢结构建筑在城市更新、绿色建造和“好房子”建设中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