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深圳宝安区欢乐剧场落下帷幕。当夜幕低垂,以茫茫海天为幕,一场全球首个“城市全景闭幕式”惊艳了无数观众。然而,就在这流光溢彩的视听盛宴背后,或许很少有人知道,这座仿佛从海浪中生长出来的“剧场”,从开工到落成仅用了230天,比原计划提前了近百天。这张灵动翻转的“纸舞台”如何在水面起舞?看似轻薄的顶棚为何能抗14级台风?南都记者从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获悉,这座“海上剧场”的背后,藏着满满的黑科技。

欢乐剧场
“纸页”起舞:国内最大水上舞台的“柔性”身段
闭幕式上,最让人挪不开眼的,莫过于那张仿佛漂浮在海面上的“卷角纸舞台”。南都记者了解到,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水上升降舞台,总面积达3790平方米。在这个巨大的矩阵中,核心是一个40米见方的“主舞台”。为何叫它“纸舞台”?项目团队揭秘了其中的巧思:舞台设计了一大一小两个“卷角”,能沿对角线分别翻折至10米和4米高。这种国内首创的机械设计,配合海面倒影,让钢铁巨物拥有了纸张般的轻盈与灵动。这种“丝滑”的视觉效果,得益于水下藏着的两套动力系统,深水区有四台如“巨型电梯”般的钢丝绳卷扬机,10秒内即可完成翻卷;浅水区则部署了类似“水中千斤顶”的液压剪刀撑。为了抵御海水腐蚀,舞台钢结构穿上了厚度仅240微米,约3根发丝粗的三层特种“防护衣”,关键部件更是直接用上了食品级不锈钢和海上石油平台专用的超级防腐材料。

舞台边缘缓缓抬升,像一张飘落水面的纸页,边角被风吹卷
隐形守护:航天级“轻纱”滤镜,昼夜皆是景
“这里的设计很通透完全没有被遮挡的感觉。”特地从广州赶来观看闭幕式的老刘对这种“无界”体验印象深刻。坐在观众席,头顶那片仿佛随风舒展的白色“轻纱”,是欢乐剧场的另一大看点。这片4000平方米的顶棚,在十米开外便似乎“隐身”于海天之间,最大限度保留了前海CBD的天际线景观。南都记者获悉,这并不是普通的膜布,而是名为STFE的高性能航天材料。它重量仅为传统玻璃顶棚的十分之一,却坚如磐石,能硬扛14级台风。更绝的是它自带“柔光滤镜”:白天能滤掉近半自然光和四成热量,让看台清凉通透;夜晚则化身光影载体,与星光海浪共舞。

顶棚STFE膜材安装现场
静音魔法:纳米级“砂粒”打造沉浸式听感
身处繁华的前海湾畔,海浪声、风声会不会“抢戏”,如何让观众只沉浸在演出中?秘密藏在剧场的墙面和天花板里。项目团队采用了一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发的“黑科技”——高密度多孔微粒砂吸声体。这种材料表面看起来像细沙,实则每一颗砂粒都经过纳米级蚀刻,拥有无数微型空腔。据介绍,这种材料能将环境噪声降到原有1/6以下。“原本担心户外不聚声,没想到音效这么干净,像戴了降噪耳机。”一位参加闭幕式的观众在散场后感叹道。
极限建造:像搭积木一样“拼”出海上地标
230天完工,提前近百天交付,这是属于深圳的“超级速度”。据了解,欢乐剧场采用了高度装配化的建造技术。主看台的2500个固定座席,并非现场浇筑,而是由520块拥有专属“身份证”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拼装而成,误差控制在毫米级。主看台两侧预留了扩展空间,像变形金刚一样,随时可变身为容纳8000人的超级赛场。

闭幕式现场
“全运会闭幕式挺精彩的,特别是这个舞台太令人难忘了”“原本以为是特效,结果是土木工程的‘炫技’”。在社交平台,这个史无前例的“水上舞台”引发热烈讨论,迅速占领热搜。一条高赞热评写道:“以城市为背景,以水为舞台,妙哉,美哉。”而对于深圳人来说,最妙的或许不是今晚的惊鸿一瞥,而是闭幕之后,这座剧场将回归市民的日常生活,践行“全运惠民”理念。作为深圳的文化新地标,持续为湾区文化生活注入活力。

闭幕式现场
今夜大幕落下,但风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