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胡萌)11月2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办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金融业发展成就专场。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巢克俭指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金融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一是做大总量。全市金融业增加值期初为7057亿元,今年预计超过8500亿元。二是优化结构,贷款呈现“三升一降”。“三升”是新经济领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科技贷款占比分别提升3.3、3和2.7个百分点,余额增速分别超过14%、20%和10%;“一降”是房地产贷款占比下降7个百分点。三是金融“五篇大文章”形成了一大批全国可推广复制的经验。四是金融支持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在此过程中,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积极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创设并持续优化“融”“通”系列专项再贷款再贴现体系,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持续下行,为首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2021年至2024年,北京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年均增加近万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年均增长9.2%,高于北京GDP年均增速4个百分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明显下行,2025年9月,北京地区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52%,较2020年末下降138个基点;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2%,较2020年末下降221个基点。
巢克俭还指出,在支持首都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方面,北京市初步建成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制度体系,促进“股债贷保”联动合作。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多维度、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务矩阵基本形成。债券市场“科技板”新政在京落地见效,“十四五”时期,北京地区银行间市场科创债发行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北京市科技型企业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项目贷款余额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