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权益市场持续回暖,以“债券打底、权益增强”为策略的“固收+”基金在2025年迎来规模与业绩的“双升”,根据Wind(万得)数据统计,全市场“固收+”基金规模已突破2.5万亿元,近一年超九成“固收+”产品获得正收益。
伴随监管力度的加强,对非标准化融资的管控不断强化,刚性兑付被打破,传统通道业务以及非标准化放贷模式已难以持续,信托行业正面临着回归信托本源、向标准化产品资产管理业务转型的压力。随着无风险利率持续降低,“固收+”类证券投资信托产品正逐渐成为信托行业向资产管理转型的主要解决途径。
在这一大趋势中,吉林信托公司凭借其敏锐的资产挑选和完善的资产配置能力,以“固收+”产品进行突围,展现出较强的产品力与市场适应性——2024年11月成立的吉林信托公司某“固收+”产品,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达5.62%,历史最大回撤仅-0.52%,2025年5月底产品改造(增加港股通投资范围)以来年化收益率更是超过10%。
这款“固收+”证券投资信托产品,不仅成为传统非标资产的有效替代,更标志着吉林信托公司在资管转型中实现了破局。

“固收+”破局:固收打底控回撤,红利增强提收益
信托公司的客户既往主要投资于非标债权类资产,在非标投资受限后转而投向债券市场,当前债券收益亦面临下行压力。然而,伴随无风险利率持续降低,A股与港股的核心龙头企业凭借高股息收益率的显著优势,正受到以保险公司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关注与青睐,高股息资产价格得以重新评估。在此背景下,吉林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部采用“股债恒定比例”的组合投资策略,适时推出了“固收+”产品。
吉林信托公司旗下某“固收+”产品采用构建股债恒定比例组合的策略,将偏离设定目标值作为阈值开展动态再平衡操作。该策略借助股票与债券类资产的负相关性特征来对冲风险、降低波动。在股票资产配置方面,重点选取低估值、高股息的行业龙头企业,并分散配置于金融、消费、科技和周期等不同行业,以此实现股票资产内部的风险对冲,进而进一步降低组合的波动水平。
近一年的运作情况印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截至2025年11月14日,此开放式净值化产品的所有客户均实现了正收益。自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达到5.62%,周胜率为79%;历史最大回撤仅为-0.52%,历史上回撤修复的最长时间为6周。
筑牢壁垒:狠抓投研能力建设
资产管理机构若要提升证券投资产品业绩,需在股票与债券两类资产的研究与管理上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对于债券类资产,需构建完善的信用评估与分析体系;对于股票资产,则需具备全面的产业评估与公司经营分析能力。相较于债券资产,股票资产的内部差异性更为显著,这要求资产管理机构在股票市场的不同行业间开展细致对比、深度研究,并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其投资难度明显高于单一行业或单一赛道的投资。除具备对股票和债券资产的研究能力外,多元化资产配置还需一个核心框架,以指导不同资产间的比较与选择。宏观经济分析是构建这一框架的重要基础,因为宏观因素是驱动包括股票、债券及不同风格股票等大类资产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
吉林信托公司深知转型资产管理业务,必须培养全面自主的资产挑选、资产比较和资产配置能力。2025年初,公司从重庆国际信托公司引入了1名从事权益投资20年的证券投资信托业务团队负责人,并向控股公司天治基金选派投研人员跟班学习,积极引进成熟的债券投资、资产配置人才。
目前吉林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部已经初步建成一支涵盖投资研究、交易管理、产品运营的10人专业团队,成员来自于大型公募基金、大型资管机构等,部门核心成员平均从业年限超7年,均毕业于海内外知名院校,多人获得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资格认证,有效地支撑了公司面向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的转型。
完整布局:全矩阵覆盖多元需求
在“固收+”产品实现证券投资信托破局的基础上,吉林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部进一步深入贯彻公司“123+N81”战略,系统性构建主动管理能力体系,持续提升资产配置与投研分析能力。在产品端,规划和部署了风险收益特征多元,覆盖稳健收益型、平衡型、进取型等不同风险等级的五大类证券产品矩阵,实现证券产品线全面布局,全方位满足投资者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需求。

小贴士:什么是“股债恒定比例”配置策略?
所谓“股债恒定比例”策略本质上是一种资产轮动策略,通过动态调整股票与债券配置比例来平衡风险与收益。从策略回溯来看,通过再平衡调仓,“股债恒定比例”策略组合一方面提升了收益率,另一方面降低了波动率,是行之有效的穿越周期的“固收+”策略。“股债恒定比例”策略通常有60/40比例、70/30比例、80/20比例和90/10比例,吉林信托公司某“固收+”产品选择的是80/20比例。(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