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11月21日电(谢贤保) 近日,越南政府颁布新规,明确自2026年1月1日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约为7.2%,上调幅度创历年之最。预计本轮调整将推高越南企业用工成本,纺织、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所受影响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中资企业应提前制定应对策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与成本结构,以保障生产经营稳健运行。
最低工资上调7.2%
11月10日,越南政府正式颁布第293/2025/N-CP号法令,宣布自2026年1月1日起全面上调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根据最新规定,越南四个地区的月最低工资将上涨25万(约合72元人民币)至35万越南盾(约合100元人民币),平均上涨幅度约为7.2%。此外,对应的时薪标准也将同步上调。
具体来看,第一区月最低工资从496万越南盾(约合1417元人民币)增至531万越南盾(约合1517元人民币),时薪由2.38万越南盾(约合6.80元人民币)提高到2.55万越南盾(约合7.29元人民币);第二区月最低工资从441万越南盾(约合1260元人民币)增至473万越南盾(约合1351元人民币),时薪由2.12万越南盾(约合6.06元人民币)提高到2.27万越南盾(约合6.49元人民币);第三区月最低工资从386万越南盾(约合1103元人民币)增至414万越南盾(约合1183元人民币),时薪由1.86万越南盾(约合5.31元人民币)提高到2万越南盾(约合5.71元人民币);第四区月最低工资从345万越南盾(约合5.71元人民币)增至370万越南盾(约合1057元人民币),时薪由1.66万越南盾(约合4.74元人民币)提高到1.78万越南盾(约合5.09元人民币)。
从适用范围来看,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适用范围取决于用人单位的经营区域。也就是说,企业在哪个区域经营,就适用该区域对应的最低工资标准。如果企业在不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应当分别执行各自所在地区的标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最新规定,对于同一地区范围设有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高科技园区等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情形,相关企业须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则,统一执行该区域内最高一档的最低工资标准。
企业用工成本攀升
数据显示,近年来越南持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也稳步提升。例如,2019年平均上调5.3%,2020年平均上调5.5%,2022年和2024年均上调6%。而本轮调整平均涨幅达7.2%,创下该国历年最低工资上调幅度的新高,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用工成本的攀升。
越南国家工资委员会原委员黎廷广表示,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合理的薪资政策不仅关乎劳动者、公务员及公共雇员的基本生活保障,更是推动社会公平、提升生产力与运营效率的重要举措。同时他也坦言,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将面临成本压力。越南纺织服装协会代表也表示,7.2%的最低工资涨幅对许多企业的实际支付能力而言“过高”。
越南内务部预测,此次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将使企业平均成本上升约0.5%至0.6%,其中纺织、服装、皮革及鞋类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成本增幅更为显著,预计达1.1%至1.2%。
越南中小企业协会副主席苏怀南指出,在当前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已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终端需求疲弱等多重挑战,此次调薪将进一步加重经营负担。尤其对制造业及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利润率较低的企业而言,可能被迫采取裁员或推迟设备更新、技术改造与创新投资等措施,以缓解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压力。
企业成本压力一方面来自社会保险缴费成本的增加。由于越南失业保险、社会保险以及最高失业救济金的计算基数均与最低工资标准直接挂钩,因此随着本轮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企业依法缴纳的强制性社会保险费用也将相应增加,从而推高整体用工成本。
另一方面,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推高劳工群体的加薪预期,企业面临“被动涨薪”的压力加大。为稳定用工、缓解劳资矛盾,不少企业不得不在最低工资上调的同时,主动调高整体薪酬水平,由此引发一轮波及面更广的“调薪潮”。根据越南内务部的调查结果,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会带动72.71%的企业调整工资等级表,其中68.93%的企业会调整所有员工的工资,平均涨幅为6.71%。
值得注意的是,新法案明确禁止企业以最低工资上调为由,削减或取消员工原有的加班费、津贴及其他福利待遇。这一条款堵住了企业通过调整薪酬结构来抵消成本上涨的通道。
中资企业“用工烦恼”待解
近年来,凭借毗邻全球制造业核心区域的区位优势、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以及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的战略机遇,越南不断强化其作为国际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地的功能,日益成为中资企业全球化布局的关键支点。
随着在越业务规模持续扩张,企业用工需求迅速攀升,由此衍生的“招工难”“留人难”、劳资关系紧张等“用工烦恼”也日益凸显,成为中资企业本地化运营面临的新挑战。
尽管多数中资企业提供的薪资水平显著高于越南最低工资标准,却依然面临严峻的“招工难”问题。其症结在于企业用工需求与本地劳动力技能之间出现错配。越南人力资源机构Anphabe的一项调查显示,46%的企业表示难以招到符合岗位要求的合格人才,反映出技能缺口已成为制约企业产能释放和运营效率提升的关键瓶颈。
在庞大用工需求与结构性人才短缺的双重压力下,今年以来,富士康、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越南中资企业纷纷掀起“抢人大战”。据悉,仅这三家中资企业2025年合计用工需求已超十万人,目前仍有数万人的缺口。
与此同时,越南劳动力市场流动性持续加剧,“留人难”正成为中资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德科越南最新发布的《2025年招聘趋势报告》显示,高达72%的企业员工计划在2025年跳槽,较2024年的69%和2023年的37%显著上升。这一趋势不仅反映出员工对职业发展与薪酬待遇的更高期待,也预示着企业在招聘与人才保留方面的成本将进一步攀升,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更严峻考验。
此外,劳资关系趋紧正成为中资企业在越南经营的又一突出挑战。“全球感知”中企出海风险监测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越南已发生多起由劳资关系紧张引发的“野猫罢工”(未经工会组织的自发性停工),且在外资企业中尤为频发。今年10月,一家从事纸制品生产的中资企业遭遇工人集体停工事件,凸显当地劳资矛盾的敏感性及由此带来的潜在运营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通胀压力正逐渐演变为越南企业用工成本与劳资关系管理的一大隐忧。越南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前10个月,越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27%,核心通胀率同比上涨3.2%。若通胀持续高企,劳动者对实际购买力缩水的焦虑将进一步加剧,从而催生更强烈的加薪诉求,可能触发“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的风险,对企业用工稳定性和成本控制构成显著挑战。(实习生陈聪参与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