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2025深圳国际金融大会以“全球金融市场与政策创新”为主题,汇聚行业重磅嘉宾共话金融发展新路径。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屠光绍、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延礼、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贾飙等业内人士,分别从科技赋能金融、保险保障创新、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等维度发表主旨演讲,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屠光绍在演讲中强调,科技创新既是国家战略,更是重塑金融行业业态与生态的核心引擎。他通过多维度数据与国际比较,系统剖析了科技对金融体系的变革作用。
从金融市场功能来看,科技领域的风险资本投资占比、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占比、A股科技行业市值占比及全国并购交易中科技行业占比均持续攀升,凸显科技已成为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驱动力。在金融行业发展基础层面,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的投入不断加大,行业核心竞争力已从传统的“拼网点”转向“拼科技”,数字化转型成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人才结构方面,我国金融机构科技人才总量及占比稳步增长,但与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及头部国际金融机构相比仍有差距。屠光绍建议,未来需通过高校与市场联动,重点培养交叉型、复合型金融人才,为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供人才支撑。
在保险方面,周延礼围绕“保险保障功能助力‘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阐述,系统梳理了“十四五”时期大湾区金融创新成果,并提出“十五五”保险行业发展路径。
“十四五”时期,大湾区依托前海、横琴、南沙三大合作平台,出台30条以上金融制度创新措施,构建起支撑区域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矩阵。前海国际金融城集聚金融机构超500家,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跨境收入突破万亿元,成为全国跨境金融业务的重要试验田。民生金融领域,三地医保结算互联互通、跨境车险互认等制度不断完善,数字人民币试点与央行多边数字货币桥项目落地,形成技术与制度双轮驱动的创新格局。
展望“十五五”,周延礼指出,保险行业需向全周期风险管理转型,重点聚焦四大方向:一是服务实体经济,推出适配“新三样”、绿色产业的创新保险产品,构建全链条风险保障体系;二是完善民生保障,推进长期护理险、普惠保险发展,强化医保与商保信息对接;三是维护金融安全,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健优势,助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四是筑牢公共安全防线,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构建“感知—预警—应对—赔付”一体化机制。同时,需通过“保险+”模式创新、数字化赋能与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从单一风险转移者向“风险管理合作者”的转型。
贾飙则以“发挥保险资金股权投资功能,助力‘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调股权投资在金融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贾飙表示,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的核心目标是在保障资金安全稳健的前提下,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已从“有限放开”发展到“精准监管”,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投资领域从传统基础设施延伸至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通过横纵向对比及中美对比可见,当前保险资金股权投资仍有巨大发展潜力。
为充分释放保险资金效能,贾飙建议,从四方面优化政策环境:一是优化资本约束机制,提升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的灵活性;二是明晰规则约束,为投资决策提供明确指引;三是丰富保险资管产品体系,满足不同场景投资需求;四是开放创新型投资工具,拓宽投资渠道。通过构建权责清晰、激励相容、风险可控的制度环境,推动保险资金转化为“耐心资本”,实现资本增值与产业升级协同共进,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