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1月20日举办的2025数智文旅发展大会展区现场,一个名为“沪小游”的智能机器人吸引了文汇报记者的目光——它懂得多语种,能够应对各国游客的提问,可以1对N向游客提供专业解说,还能同其他智能体联动,为游客提供全面的文旅体验。
此外,人们还可以随时戴上ROKID最新款AI眼镜,体验最沉浸的外滩建筑群之旅;或是戴上VR眼镜,在浪浪山中挑担穿行。

2025数智文旅发展大会展区,人们对文旅机器人充满兴趣。
科技的每一次迭代都推动着文化的创新与突破,也重塑着一座城市最细密的旅游体验。其实,“沪小游”是一个综合的城市生活智能体,它已实现全市文旅资源全覆盖,游客可体验AI定制专属行程、文旅资源推荐、AIGC游记生成等功能,目前已服务来沪游客超1000万人次。
在数字化浪潮奔涌的时代,上海文旅正在积极落实“模塑申城”发展布局。如何让市民游客拥有人工智能带来的便捷,在上海风景中添入科技的暖意?本次2025数智文旅发展大会共同探讨了数字化、智能化、沉浸化发展背景下文旅产业的未来走向。

2025数智文旅发展大会现场。
科技赋能:更懂游客的文旅需求
科技融合文旅,正精准戳中大众的期待点。当前,大模型、具身智能、智能体等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在文旅领域展现出强大的革命性力量。由此,市民游客对文旅产品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个性化的特点。他们不再满足于标准化的服务,更渴望参与文化创作生产,与旅游场景深度互动,在虚拟世界自由探索。

2025数智文旅发展大会展区,人们正在体验。
而一年多来,上海文旅正按照语料、场景、产业三条路径全面推动文旅人工智能发展。
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美术馆等文化场馆持续开展文物、古籍、书画等藏品数字化采集,库帕思等语料企业与文旅机构合作启动文旅语料库建设。上海广播电视台、B站、携程、小红书等文旅企业单位推出一批垂类大模型,涵盖影视创作、3D内容生成、行程助手等领域方向。此外,上海历史博物馆等部分场馆和景区正在测试导览机器人,为观众提供更加智慧的服务。
沉浸引领:更多文旅新空间
沉浸化,是本次大会的另一大关键词。
上海通过出台高新视听政策,大力扶持沉浸式内容制作,文旅市场涌现出《数字一大》《再见青花》《飞行看上海》等超百个数字文娱新空间,引领文旅沉浸式体验发展潮流。例如,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推出的VR作品《数字一大》中,运用前沿的LBE VR、数字孪生、5G+XR网媒融合、数字虚拟导览等技术手段,高效复用红色文化“数字资产”,带领观众穿越回20世纪初的上海,见证中共一大会议召开,“亲历”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

2025数智文旅发展大会展区,人们正在体验VR眼镜。
为了推动“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推广复制”的全链条发展模式,上海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科研力量,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上海市数字文娱新空间技术创新中心在会上正式揭牌。聚焦数字文娱新空间技术研发与场景转化,打造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桥梁纽带。该创新中心同步发布了数字文娱新空间内容分发管理系统,为数字文娱资源普及提供技术支撑。
生态共荣:共绘数智文旅新蓝图
在数智文旅发展的道路上,上海不仅注重自身的创新发展,更致力于构建开放、共生、共荣的产业协同生态。
本次大会启动了“沪小游”生态共建,“一键”享受,“云闪”服务……这些操作更便捷、资源更融合、场景新花样的科技服务推动了“沪小游”的持续优化。未来,它将进一步升级服务体系,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智慧文旅需求,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城市游览服务。

2025数智文旅发展大会现场。
同时,“沪小游”还在变得更“博学”与更“懂”用户需求:通过打造“气象旅游”“科普旅游”“乡村旅游”等特色栏目,归集各类数据资源,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导览服务,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多的选择。
此外,上海高科技文化和旅游装备协会数智文旅专委会在大会成立,将整合数智文旅产业生态上下游资源,搭建技术交流与项目对接平台,推动产业标准统一与规范化发展,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慧文旅实践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