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藏自治区经济数据的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31个省份经济“三季报”全部出炉。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2%,结合各地经济数据表现情况,既有总量上的领先者,也有增速上的佼佼者,区域发展呈现诸多新态势。
从经济总量来看,经济大省继续“挑大梁”,其中,广东、江苏两省GDP都突破10万亿元,分别达到105176.98亿元和102811.0亿元,继续领跑全国。山东以77115亿元位列第三,浙江、四川、河南等省份紧随其后,经济大省的支撑作用明显。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研究员袁海霞表示,从数据看,三季度东部沿海省份在经济总量方面保持领先,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显著。“考虑到2024年四季度,山东单季经济总量完成约2.6万亿元,预计今年山东GDP突破10万亿元的可能性较高。”袁海霞预测。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前三季度GDP排名前十地区中,上海、湖南经济总量首次跃上4万亿元台阶。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同期数据中,前十大强省经济总量的“门槛”为3.7万亿元,随着今年数据从3.7万亿元提升至4万亿元,各省挤进GDP前十的“门槛”也在提高。
增速方面,中西部省份表现亮眼,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后劲。其中,西藏以7.1%的增速领跑全国,甘肃以6.1%的增速位居第二,且连续15个季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北则以6%的增速排在第三。
此外,宁夏同比增长5.8%,河南、北京等省份增速为5.6%,四川、上海等省份增速为5.5%。记者粗略统计,目前有21个省份增速跑赢或持平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中西部地区省份占13个。
袁海霞认为,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呈现东部分化、中西部省份积极追赶的格局,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是增速领跑省份的重要支撑。
此外,今年前三季度,湖北省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13.5%和10.9%,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集成电路圆片、光电子器件产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河南省前三季度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6%,比上半年加快0.9个百分点,为2022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均超过10%。
长三角区域经济表现稳健,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别为5.4%、5.7%、5.4%、5.5%,均高于全国增速,且经济总量合计约25.18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约24.81%。
受出口带动、经济转型以及消费拉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实现稳定增长。比如,上海市前三季度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5%,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产业增速迅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多位市场人士分析,前三季度31个省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尽管外部压力加大且内部困难较多,但各地通过积极落实政策、培育新动能等举措,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2025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展望下阶段,要坚持两点论,用好辩证法,既要看到经济发展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更要看到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内在逻辑没有变,经济平稳运行的支撑条件也没有变,实现全年预期目标仍有较多有利条件。
该发言人介绍,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有基础有支撑,但也需要付出艰苦努力。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效发挥各项政策效能,统筹好短期增长和中长期发展,推动新旧动能平稳转换,持续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内生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