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真正的变革,不在风口之上,而在深耕之处。“十五五”时期是我国由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的关键跃升期,金融体系将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效益的跨越。2025年11月19日,第十九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简称“深圳金博会”)即将举行。值此之际,21世纪经济报道推出特别策划《深耕者说》,对话一批在“五篇大文章”、跨境金融、数智化等领域持续深耕的金融业大咖。他们的讲述,没有炫目的数据堆砌,却有扎实的实践逻辑;没有口号式的承诺,却有可触摸的改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庞成深圳报道
“十四五”期间,我国保险业规模和质量实现双提升,综合实力更加雄厚,全球第二大市场地位更加稳固。
展望“十五五”时期,保险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在哪里。近日,“十五五”规划建议全文正式发布。文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部分,多次直接点名“保险”,透露出保险业发展机遇。
第十九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期间,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延礼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

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延礼
保险要融入民生保障的各个环节
21世纪经济报道:“十五五”规划建议“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部分中,明确表示“发挥各类商业保险补充保障作用”,这反映商业保险在接下来社会保障体系中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周延礼: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第三支柱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完善社保体系、扩大保障覆盖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不仅能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稳定资金支持、做好长期规划安排,更能在保障居民财富增长与财富安全等方面持续赋能,助力民生福祉提升。
国家明确保险业 “经济的减震器、社会的稳定器” 的功能定位,这要求保险业必须牢牢守住社会稳定这一核心底线,充分发挥在社会保障领域的重要作用。
在我看来,“十五五”期间,我国商业保险领域完全大有作为,发展空间巨大。一方面是要聚焦居民核心需求,深化保险产品创新。保险产品创新需精准对接医疗、养老等居民最迫切的社会保障需求,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产品设计,切实满足民众多样化保障诉求。
另一方面则是强化健康保障供给,加大相关领域布局力度。将健康保障纳入核心服务范畴,丰富健康保险产品体系,提升健康保障的专业性与全面性。此外,还要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做好系统性规划。围绕老龄化带来的养老、护理等需求,构建全链条保障服务,推动商业保险在民生保障领域释放更大价值。
这意味着保险业的服务逻辑或将出现根本性转变——从传统单一的风险补偿模式,全面升级为覆盖居民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模式,真正让保险融入民生保障的各个环节,为民众提供更具温度、更全方位的保障支持。
21世纪经济报道:过去一段时期,产品同质化、“内卷式”竞争等问题影响保险行业健康发展,“十五五”期间应如何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
周延礼: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是保险行业要紧紧锚定国家战略的方向。结合 “十五五” 规划布局蓝图,保险行业需严格遵循国家发展战略,精准对焦核心要求,确保发展方向不偏离,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其次则是,行业要将始终以依法合规作为核心经营原则。合规是监管的核心关注要素,也是防范各类风险的关键基础。保险机构必须始终坚守合规经营底线,在推进业务发展的同时,需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立足自身本职,平衡发展速度与风险防控力度,实现业务发展与风险安全的协同推进。
此外,我认为,还要不断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一方面要加强保险知识普及,让广大消费者充分了解保险功能、熟练运用保险工具,实现个人财富安全与人身保障。另一方面要助力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安全风险及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各类潜在风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既是行业风险防范的重要抓手,也是应是很长一段时间监管工作的重点考量内容。
保险业要主动对接大湾区建设所需
21世纪经济报道:粤港澳大湾区正推进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保险业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周延礼:回顾过去五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特别是金融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这背后离不开政策的精准赋能。从这个角度来看,保险业需主动对焦区域相关政策,在产品创新、服务优化、制度完善等方面制定具体支持办法,贴合国际金融枢纽建设的政策导向与需求。
近期,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如火如荼地进行。我特别留意到,这届全运会的主题口号是“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而大湾区经济的活力源于科技引领。因此,保险业需加大对科技保险、科技金融的研究力度,通过出台专项政策、创新专属产品、升级配套服务等方式,为区域科技产业赋能。
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深圳在科技创新领域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保险业需积极参与并紧跟区域新兴产业发展成果,通过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提供定制化风险保障等,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功能的充分发挥注入保险力量。
21世纪经济报道:深圳提出要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你认为深圳可以在建设金融强国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周延礼:我认为,深圳可重点在三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强化科技金融创新与国际金融市场、经贸投资的衔接。深圳改革开放40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这些经验对全国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可通过深化科技金融创新,搭建起科技产业与国际金融、经贸投资的桥梁。
二是借力港澳资源优势赋能发展。深圳毗邻港澳,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在交易模式、运作机制等方面与国际接轨成熟,深圳可充分借鉴其优势,推动金融与经贸领域的协同发展。
三是发挥贸易出口领先优势引领行业。深圳近10年来贸易出口额持续位居全国首位,在贸易投资领域具备深厚基础与实践经验,可进一步发挥这一优势,为全国金融服务贸易投资探索路径、创造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