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持续借助权益类ETF入市。本周前三个交易日,超200亿元涌入权益类ETF。据Choice测算,11月以来,截至11月19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合计为542.32亿元。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权益类产品获资金涌入的时候,债券基金频遭大额赎回。
资金持续涌入权益类ETF
近期资金持续借助权益类ETF入市。11月17日,市场遭遇调整,当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达到115.7亿元。11月18日—19日,资金继续涌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为96.73亿元。
从整体来看,据Choice测算,11月以来,截至11月19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合计为542.32亿元。从资金流向看,细分行业主题ETF较受青睐。其中,南方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净申购额为32.52亿元,国泰证券ETF净申购额为21.4亿元。易方达证券保险ETF、华夏机器人ETF、华夏自由现金流ETF等净申购额均在15亿元以上。
港股主题ETF也持续吸引资金流入。其中,广发港股通非银ETF、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华夏恒生科技ETF等净申购额均超过30亿元。
事实上,四季度以来,资金呈现持续净流入态势,尤其市场震荡之时,资金流入力度明显加大。据测算,10月以来,截至11月19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已超过1500亿元。
此外,权益类基金发行也持续回暖。11月以来,易方达产业优选混合基金发行规模为31.62亿元,富国兴和混合基金发行规模为30亿元,鹏华启航量化选股混合基金发行规模也近30亿元。
债券基金频遭赎回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日,多只债券基金拉响大额赎回警报。11月19日,天弘基金公告称,天弘通享债券基金于11月18日发生大额赎回,为确保基金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额净值的小数点保留精度受到不利影响,自11月18日起提高基金净值精度至小数点后8位,小数点后第9位四舍五入。

同日,圆信永丰基金、新华基金也发布类似的公告。具体来看,圆信永丰兴和60天滚动持有债券基金A类、C类份额于11月17日发生大额赎回,新华鼎利债券基金E类份额于11月18日发生大额赎回。
拉长期限来看,11月以来,已有超15只债券基金遭遇大额赎回,不得不提高净值精度。进一步梳理发现,遭遇大额赎回的债券基金主要是纯债基金。
除了存量产品遭遇赎回,从债券基金新发情况来看,“冷意”显现。Choice数据显示,11月以来成立的多只纯债基金,发行规模刚迈过新基金成立门槛。
“今年债券市场表现不佳,纯债基金吸引力大幅下降。近期公司旗下部分纯债基金规模有所缩减,‘固收+’类产品关注度则明显提升,也是近期重点销售产品类型。‘固收+’产品以债券资产为底仓,辅以权益类资产增厚收益,更契合稳健投资者的需求。”华南某基金公司渠道人士告诉记者。
后市机会何处寻?
站在当前时点,谈及对后市的看法,沪上某私募基金经理表示,从近期市场走势看,由于缺乏明确的市场主线,资金在各个板块间频繁轮动,高低切换现象明显,前期涨幅较多的科技、创新药板块,在国庆假期后遭遇调整,资金开始流入金融、公用事业等防御性板块,市场当前正在经历再平衡过程。但从中长期看,当前市场处于蓄势状态,接下来如果整体经济数据和上市公司盈利情况向好,市场有望进一步向上。
“近期国内外关于AI产业是否存在泡沫的讨论较多,AI产业相关公司股价也出现一定波动,但从产业发展趋势看,当前AI产业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随着大模型不断进步,未来几年有望看到AI应用的规模增长,实现资本投入与AI收入正向循环。”东吴基金权益投资总部总监刘元海表示,仍相对较为关注科技行业的机会。
就港股市场而言,长城基金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曲少杰表示,在全球利率下行背景下,港股高股息股票资产成为追求稳定收益的稀缺品种,随着美国可能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港股高股息板块的估值有望得到持续支撑。同时,港股市场汇聚了代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前沿的科技互联网企业、这类企业的核心技术已具备全球竞争力。此外,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也正在形成实质性的技术突破,行业定位从跟随者向创新引领者转型。这些都逐渐成为海内外投资者投资中国资产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