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0 13:47:30 股吧网页版
微言 | 警惕“伪营养师”骗局卷土重来
来源:上观新闻

  “你老了,肯定是要被骗买保健品的”曾是年轻人的戏谑,如今,伴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各种打着“健康管理师”“营养顾问”旗号的“伪营养师”在社交平台上卷土重来,消费者动辄被骗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健康焦虑不能成为收割韭菜的镰刀,整治这一乱象刻不容缓。

  社交平台上,“伪营养师”往往通过短期速成的培训证书装点门面,甚至直接伪造资质证明。虚构“健康奇迹”案例、定制化方案获取信任,再以“疗程套餐”“买多省多”等强制或诱导消费者购买远高于市价的保健品,辅以“个性化指导”的说辞,推荐各种名目的“减肥必备”“孕期营养补充”“降三高”等。

  据报道,在某地消保委联合当地营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组织的蹲点调查中,随机选购100件,发现有69件产品存在对消费者信息误导的行为,直播间宣称的各种功效缺乏科学依据。甚至有的“伪营养师”劝说消费者“生病不用去医院,吃他们的产品就能好”,实则贻误看病的时机。

  更恶劣的是AI仿冒专家带货,传播虚假信息,侵害消费者权益和专家的肖像权,严重破坏市场生态,也让真正的科普成果付诸东流。

  面对“伪营养师”乱象,中国消费协会、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建议:消费者建立“资质先行”的判断标准。持有权威部门认证、专业认可度高的资质证明的营养师方可信赖,如注册营养师、临床营养师、公共营养师等,出自人社部第三方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中国营养学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属机构等。

  消费者须知保健品不是药品,摒弃“吃产品能治病”的幻想。选购保健品时要认清、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也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http://www.samr.gov.cn)查询保健食品产品注册备案信息。如有身体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从管理层面看,监管部门严查、严惩“伪营养师”的虚假宣传,像查处AI仿冒主持人带货案那样“零容忍”。网络平台也需落实审核责任,对“营养师”资质建档核验,清理无资质账号。

  健康科普容不得半点虚假,让专业者发声、违规者受惩。去伪存真,才能守护公众健康,让营养指导回归科学本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