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1月20日电日本央行审议委员小枝淳子20日就货币政策路径发表讲话,主张应以可预测的方式推进资产负债表正常化,并继续根据经济与物价形势适度上调政策利率。其表态反映出日本央行内部对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框架的审慎共识正在增强。
小枝淳子指出,当前日本潜在通胀率约为2%,近期经济指标总体稳健。她强调,为实现物价稳定目标,关键在于评估“潜在通胀在多大程度上保持稳定或已得到控制”。她同时表示,过去几年通胀预期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这为政策正常化提供了基础条件。
在劳动力市场方面,小枝淳子称产出缺口约为0%,劳动力市场状况紧张。她提醒,除每年春季工资谈判(“春斗”)外,还需综合关注最低工资涨幅、冬季奖金与企业利润的关联度,以及跳槽对薪资水平的提升作用,以全面判断工资增长的可持续性。
针对近期食品价格上涨,特别是大米价格显著上扬,小枝淳子警示其可能加剧消费者对物价上涨的感知,并通过推高通胀预期引发更广泛的物价上行风险。但她预计,此类供给侧冲击的影响将在下一财年上半年(即2025年4月起)逐步减弱。她同时呼吁密切关注暂时性因素对CPI的贡献是否如期消退,并评估食品及其他商品价格持续超预期上涨对长期通胀预期的潜在影响。
关于货币政策操作,小枝淳子重申:“必须使利率正常化,以避免未来造成扭曲。”她指出,即便实际利率负区间略有收窄,当前金融环境仍极有可能保持宽松,足以继续支撑消费与投资。她强调,日本央行应“根据每个时间点可获得的数据和信息做出政策判断”。
在资产负债表管理方面,小枝淳子明确提出,央行应从资产和负债两方面讨论其最佳规模与结构,并以“可预测的方式稳步推进资产负债表正常化进程”。
谈及外部风险,她分析称,美国关税政策对日本经济活动构成下行风险,但对价格的影响则兼具上行与下行双重可能性。整体而言,当前经济活动与物价的风险趋于平衡,但仍需动态评估包括大米价格、美国贸易政策在内的多重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