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期,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以下简称“园区”)凭借卓越的创新创业生态与显著的发展成果,被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认定为2024年度安徽青年创业园。这不仅是对园区过往成绩的高度肯定,更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有力鞭策。作为中关村与包河区政府打造的创新共同体,园区正以独特的类中关村模式,持续在智能网联领域绽放光彩。
据了解,该园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经济开发区,建起了“空间+产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智能网联产业生态。园区建设特色鲜明,硬核载体支撑有力。在137亩产业空间内,15栋研发总部与2栋综合服务楼形成“北斗七星”产业矩阵。特别配置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实验区与V2X测试基地,已服务企业完成2000+小时智能驾驶路测,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技术验证中枢。
目前园区集聚的85家企业覆盖“感知-决策-控制-应用”全链条,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比43%。形成了头部牵引、集群共生和场景驱动三大产业磁场效应,吸引苇渡科技等独角兽企业区域总部入驻。落地安徽省首条5G自动驾驶微公交示范线等7类商业化应用场景,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集群。
同时,园区通过“政策工具箱+中关村资源包”双轮驱动,累计帮助企业对接专项扶持资金1.2亿元,其中智能网联方向占比78%。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
在申报青创园过程中,园区重点强化标准化孵化体系、数字孪生服务和跨区域赋能三个能力构建。建立从《入园评审细则》到《专精特新培育路线图》的12项管理制度;开发产业大脑平台,实现政策匹配、专利导航等8类服务线上化;引入北京及长三角智能网联产业资源,促成多个技术转移项目落地。
园区始终秉承“全要素赋能企业成长”的宗旨,构建了政策、服务、生态三位一体的培育体系。
在政策扶持方面,真金白银助企减负。近三年来,园区累计协助企业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补助637万元、高企认定奖励191万元等各类奖补超过1200万元。疫情期间减免租金1086.78万元,设立专精特新专项奖励31.15万元,切实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此外,该园区专业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打造了政务服务与投融资、品牌传播与推广、人力资源与发展、园区服务与增值4大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政务服务方面,专人专班年均开展政策申报辅导超20场;金融服务依托金融超市,通过路演对接等方式年均促成融资超6亿元;产学研聚焦智能网联赛道,建立多家产学研基地;人才服务形成“培训+招聘+政策申报”全链条,2023年帮助企业落实人才补贴36.4万元。
园区还搭建了由19家专业机构组成的服务联盟,覆盖法律、人力、科技金融等六大领域,年均举办主题沙龙、产学研对接、创新大赛等活动近百场,促进产业链协同。重点打造的“创业加速器”已孵化13家企业,获得市级孵化基地补贴142.6万元,其中4家进入专精特新培育梯队。
接下来,园区将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深耕孵化链条,针对智能网联等重点产业,未来三年新增产学研基地、引入相关基金,让园区成为青年创业的首选地。二是强化区域联动,依托中关村资源,加强与高校、长三角园区的合作,每年举办多场对接活动,3年内形成硬科技企业集聚区,带动相关产业产值增长。三是做优精准服务,联合人社部门推出人才计划,每年提供百个实训岗位和数十场培训活动,同时建立专职政策团队,未来三年帮助企业获得超千万元的奖补资金,进一步降低创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