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秦春刚)11月18日至19日,“2025张江药谷国际创新大会·医疗器械论坛”在上海张江举办,大会聚焦脑机接口、植入介入、手术机器人、药械包装、药械出海、市场准入、医美等最新趋势和产业热点。多位院士、药监领域专家、产业领袖及创新企业代表共同参与,探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中国医疗器械的创新突破与全球协同发展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高校神经再生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顾晓松在论坛致辞中表示,2025年,全球生物医药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未来增长势头持续强劲,核心增长点集中在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生物制药、数字化医疗、个性化诊疗等前沿领域。
顾晓松介绍,从全球市场格局来看,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北美地区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美国生物医药市场份额达44.3%,2024年新增在研生物药数量位列全球第一。同时,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喜忧参半”的发展态势。一方面,高端医疗装备和医疗器械产业已形成万亿规模,2025年全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万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2%。创新突围、国际化提速、数智化转型等方面成效显著。新药密集上市与国产高端医疗器械进口替代成为核心驱动力,政策支持与创新技术双轮发力,推动产业持续升级。另一方面,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短板同样突出。化学药物市场以仿制药和大宗原料为主,产品附加值偏低,部分地区产业发展高度依赖原料供应,存在供应链风险。脑机接口等领域研发投入增长滞后于国际水平。体外诊断试剂领域年复合增长率约5%,虽呈增长态势,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国际市场仍由北美主导,亚太地区为主要增长极。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中药及专利药已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化学药领域存在巨大升级空间。随着北上广深等多地出台专项政策,设立百亿级产业基金支持创新发展,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有望在全球产业格局中进一步提升话语权。
本次论坛以“源生无界”为主题,由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发起举办,大会期间同步开展“1场全体大会+1场路演+8场特色分论坛”系列活动,凝聚行业共识,共绘医疗器械创新发展蓝图。